一场大战就这样落下了帷幕,陈诚带著兵马返回义昌,处理战后各种事宜。
没过几天,有消息从成德镇那边传来,晋—赵联军斩杀了两万多梁军,缴获战马三千多匹,鎧甲四万余件。虽然这些鎧甲並不都是铁甲,可这个数量也非常惊人。
晋军杀了不少梁国兵马,也俘虏了不少。赵军,也就是成德军,则是见人就杀,连跪地请降的梁军也都给杀了。之所以成德军杀戮如此之重,是因为占据深州和冀州的梁军在逃跑之前,掳走了所有的青壮,並將老弱全部杀死。
等到成德军入城查看时,只见到满城的尸骸。
成德军见到深州和冀州的惨状后,愤怒已极,將抓到的梁军俘虏,上至指挥使,下到民夫壮丁,一个不剩地全都砍了。
打垮了梁军主力后,李存勖联合成德军攻入魏博境內。李存勖兵分三路,分別让周德威和李存章璋各带一军,合击魏博,他自己带著李嗣源为中军,居中接应。同时,李存勖还派人给义昌送来信件,要求义昌一同出兵进攻魏博。
晋国使者到沧州后,先是找了李承勛,商议之后,两人一起登门求见陈大帅。
李承勛的態度要比刚到义昌时好得多。最开始的时候,李承勛即便说话很和气,但是身上的那股傲气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他有傲的资本,晋军骑兵能踩著稀烂的泥巴路一天行军上百里,义昌军行么?
晋军能远离晋国的地盘长期作战,义昌军能么?
论战斗力,晋军未必是天下第一,毕竟他们也吃过不少败仗。但是要论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跟晋军相提並论。
草原上的契丹人也能吃苦,但是契丹军的战斗力太渣了,几乎每次跟中原藩镇兵马作战都被打爆。不过契丹兵也有他们的长处,那就是骑兵比例高得惊人,即便野战中打输了,也能骑马逃跑,不至於说一战下来全军覆没。
李承勛原本是很有傲气的,但是在跟著义昌军一起打了几仗之后,他的傲气就消磨了个七七八八。
晋军比义昌军强,这点没变,但是义昌镇的新任节帅,那是真的猛啊!
李承勛在晋国不以武勇著称,可武力值绝对不低,能在晋国当上牙將的人,至少也得是百里挑一的勇士,不然根本镇不住下面那些骄横的士卒。周德威、李嗣源等人很能打,也比他强不了太多。
真正的猛人,像是李存孝那样的,倒是可以稳压李承勛一头。
但李承勛相信,就算李存孝也绝对不是陈诚的对手。陈大帅的勇猛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围,拿著一柄剑就能砍翻一个步兵方阵,这是人能做到的?
在这个时代,身为一方诸侯,亲自带兵上阵的不少,两代晋王都喜欢这么干,但干与干之间也是不同的。李克用、李存勖多次遇险,不是身边亲兵拼死奋战,早不知道死多少回了。但陈大帅就没有这个问题,他每次出阵都是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虽然他每次也都会弄得遍体鳞伤就是了。
李承勛跟隨李克用和李存勖打过仗,见识过当世第一流的猛將,他就没见过有比陈大帅更能打的。
李承勛干了许多出使的活不错,但他也是武人,天然地就会认同能打的猛將兄,更何况陈大帅还非常慷慨,凡是有功將士,一律重赏,不分是义昌军还是沙陀兵。
沙陀骑兵过来助拳,一千骑打得只剩下七百多,不过还活著的人都拿到了大量的赏赐。最少的也有三十多贯,李承勛拿了一千五百贯,战死的士卒也有抚恤,这比他们在晋国得到的要高出了几倍。
晋国打仗打得山穷水尽,哪里有钱给战死的士卒发抚恤啊,了不起给几袋粮食意思意思。给的赏赐也不如陈大帅这么慷慨。李嗣源身为晋国大將,打了几十年仗,四十多岁了连个老婆都没有,后来还是抢了个女人当老婆,不为別的,就一个字,“穷!”
李承勛也是一样,他在晋国好歹也算是高层之一,但真心穷。不是没机会捞钱,可是他还要养兵,至少要让部下吃饱肚子不是?盔甲可以没有,兵刃都得有吧,战马也得餵好,这钱就像是流水一样地出去了。
在义昌镇这边打仗,两个月拿到的赏赐抵得上他过去一年的收入。
要不是晋王对他有恩,李承勛真想就在义昌镇干算了。所以,李承勛在面对陈大帅的时候,一点傲气都没有了,当然,也不至於说卑躬屈膝,好歹是个武將,怎么能动不动就给人磕头呢?
“节帅,我家大王正带兵攻打魏博,想请你出兵相助。另外,大王还想跟节帅见上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