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踏上赛道
终于,轮到gp3登场!
陆之洲站立起来,量身打造的赛车服已经穿戴完毕,手里拿着头盔,深深呼吸一口气,空气里飘浮着高辛烷值汽油和轮胎胶混杂的气味,却显得格外亲切熟悉,以至于血液无法控制地悄悄沸腾起来。
睁开眼睛,可以看到p房里全部视线聚集而来——
一位没有卡丁车经历、也没有方程式赛车正式参赛经历的门外汉,真的没问题吗?
陆之洲眼睛清亮,一脸认真,“不要爱上我,你们会受伤的。”
一句话,瞬间打破沉默,没有人预料到这样的回应,顿时炸开锅,集体哄笑、群起吐槽,热闹得不行。
在一片欢笑声里,陆之洲戴上头盔,系紧hans保护装置,钻入车舱,开始调整位置开始准备妥当。
“无线电检查。准备好了吗?”
耳机里传来陆之洲比赛工程师皮埃尔-博雷佩勒也暗暗吐出一口气,声音略显紧绷,尽管站在赛道上的是那个菜鸟,但责任全部落在他的肩膀上,压力山大!
真正进入座舱里,陆之洲的其他情绪全部消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沉声回应,“收到。响亮清晰。”
在方程式赛车世界里,车手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的英雄,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团队运动。
即使是在资源有限的gp3赛场上,每位车手也有自己的完整团队,集体作战,包括技术工程师和比赛工程师。
gp3是统规车,引擎、底盘、轮胎,全都一样,赛车性能保持一致,看起来“公平起跑”,但真正踏上赛道,差距却一目了然。
为什么?
因为即使零件一样,调校不一样。
表面上,所有gp3赛车看起来是孪生兄弟,一模一样;但真正的性格却可能截然不同,可能欢快活泼、可能木讷呆板。
而工程师,就是决定赛车性质的关键。
技术工程师在赛前调整赛车参数,如同一个调音师,调试出最适合车手的驾驶感,根据车手自己的特性完整配置。
比赛工程师则是比赛里车手的“耳目与大脑”,负责全局策略、时间判断、赛况分析、对手动态预判等等,他需要掌控比赛节奏,抓住每个机会窗口;他还需要了解车手,不仅是油门刹车的数据变化,而且还是车手的习惯、性格,哪怕是情绪变化。
在比赛里,车手看不见赛道整体画面,只有自己的前方和后方;而比赛工程师能够看见所有数据和赛道全局,却感受不到轮胎什么时候打滑、刹车点是否偏差、赛车伴随比赛的推进出现了哪些变化。
二者之间就好像各自手持一半藏宝图的冒险者,只有合作,才能够找到宝藏。
一个节奏卡顿、一个信息延迟、一个沟通不顺,他们就可能葬送整场比赛。
这也恰恰是博雷佩勒最为担心的部分,一名新手菜鸟,注意事项本来就特别多,结果陆之洲和他又没有经过休赛期打磨配合,两个人对彼此都欠缺了解,仅仅比陌生人好一点,接下来却必须合作。
轻轻吐出一口气,博雷佩勒找回理智。
既然一切从零开始,那么他就尽可能详细全面一些,在磨合之中拿捏分寸。
“练习赛里不需要在意圈速,我们先从了解赛车和赛道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