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脚踏实地
这些年,f1的安全性有了质的飞跃,一级方程式赛场已经许多年不曾出现致命事故,赛场仿佛不再那么骇人听闻。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年轻一代车手正在丧失一种东西——
对速度的敬畏之心。
即使旁人耳提面命,但他们没有亲眼见过赛车粉身碎骨的瞬间,也不曾听过金属撕裂血肉的可怕声响,更加不曾经历整个赛道在撞车之后鸦雀无声的恐惧和绝望。
对他们来说,赛车似乎只是炫技和荣誉的舞台,刷圈也不过是游戏记录的更新。
然而,在马拉内罗的青训学院,蒙法蒂尼必须把这个关。
他知道,每一次刷新最快圈速的背后,都是车手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徘徊,每一次速度的提升都必须建立在精准和尊重之上。
所以,规则必须坚持。
新人必须从模拟器开始,每周十到十五个小时,至少三个月打基础,如果有需要,可能需要六个月时间,这才允许新人进入方程式赛车座舱里,真正进入赛道,体验速度的极致和人类的极致。
这些年,蒙法蒂尼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得重复,讲到麻木,讲到就连自己都怀疑是不是成为了梦想的绊脚石。
因为越是天才,越不愿意等待——他们自以为与生俱来就配得上极限。
但陆之洲没有。
冷静。沉稳。专注。
没有理会阿莱西的风言风语,没有心急火燎地证明自己,再次展现不符合十七岁的睿智,令人侧目。
事实上,不止赛道之外如此,在赛道之上也是一样——
上午的理论训练结束,下午的训练则从模拟器开始。
蒙法蒂尼不会告诉车手应该怎么怎么开车,哪里踩刹车哪里踩油门、赛车行驶路线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判断自己在赛道上的位置等等等等,这里不是驾照培训学校,他们不负责手把手地传授开车技巧。
在这里,他们培养每位学员自己的风格,对赛车的理解、对赛道的探索;同时,他们传授学员分析数据的办法,学员需要学习表达传递自己的感受,和数据分析员、比赛工程师探索提升速度的办法。
模拟器,人人都可以开,现在全面普及之后,一些赛车爱好者也能够坐进模拟器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
区别在于,外行人只是体验而已,刷圈就是刷圈;但内行人却不能只是刷圈而已,脑海需要运转起来。
和足球、篮球、橄榄球等等运动没有区别,从本质来说,赛车需要身体和大脑同时运转,并且依靠整个团队的帮助试图驾驭赛车,最终挖掘出赛车的全部潜力。
此前试训,陆之洲展现出惊艳的天赋,对速度拥有一种敏锐的直觉;但真正的潜力却是对赛车和赛道的理解,在试错之中快速建立数据库并且完成调整升级,这份与生俱来的能力才是真正的亮点。
不过,当时只是一种揣测、一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确定,那只是一次偶然的灵光一闪,还是真正的天赋。
现在,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三天,仅仅三天而已,陆之洲已经完全适应模拟器测试,并且开始跟在蒙法蒂尼身后学习分析数据。
短短一周,不需要陆之洲询问,蒙法蒂尼主动为陆之洲升级,在模拟器上开始f3的测试。
原因非常简单,f4更像是基础教学平台,空气动力学套件并不复杂,所谓的数据分析内容着实有限。
从f4到f3,不仅仅是动力增加八十马力而已,更像是从高级卡丁车进入真正专业方程式领域。
空气动力学套件更加复杂、赛车的动态反应也更加敏感,车手必须学会用工程语言和团队保持交流,比如“车头中段产生轻微漂移”或“后轴在四号弯出口有抬离趋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感觉不对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