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吉米·巴特勒是如何在那位漂亮的milf记者的采访中朗诵传世经典《谁是最有天赋的人?》的吗?他先是带领第三阵容打爆主力,再完成那戏剧性的一幕。多年以后,人们才得知,那位记者因私下嘲讽自己的同事“凭肤色获奖”而迅速被切割离职,她与巴特勒共同策划那场大戏的细节也随之曝光。

与巴特勒相比,盖伊的做法显得粗糙而急切。他并未用球场表现给自己鼓劲,再用言语补刀,事实上,他在与徐凌的队内对抗中彻底败北。

但是,这不妨碍他向马克·雅法罗尼推崇的ssol体系开火:“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那就是混乱。说实话,我们没人在这个体系里感到舒服。”

他当然不能不提及徐凌,尽管并未直呼其名,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本应是我们信念,但现在一切都变了。有些人天生拥有特权,而有些人却没有。我无法认同这样的区别对待。”

最后,他更是摆出一副忧心球队未来的姿态,总结道:“我们本该是一个团队,而不是各自为战的孤狼。我很遗憾,我们似乎正走向失败,而我却无力改变任何事。”

就在盖伊这番言论通过相熟记者迅速扩散的同时,阿迪达斯安排在媒体日的公关人员丽莎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负面倾向。她立刻不动声色地移至徐凌所在的采访区域外围,通过一个隐蔽的手势与徐凌的私人团队取得联系,并迅速传递了信息:“鲁迪正在向记者抱怨所有的事情。”

徐凌闻言,眼神倏然一冷,但表面依旧波澜不惊,对着身前的采访记者从容一笑,语气温和地说:“下一个问题。”

尽管盖伊只对少数几位信任的记者透露了想法,但他深知这个行业的传播逻辑——消息源既是封闭的,又在无形中共享。除非是交易截止日那般需要绝对保密的行动,否则记者们往往并不追求独家新闻,而是更倾向于推动信息扩散,因为只有让消息发酵,才能酿成真正的大新闻。

果不其然,盖伊的采访内容如病毒般迅速蔓延。当马克·雅法罗尼与徐凌、迈克·米勒一同出席集体群访时,espn的记者里克·汉弗莱迫不及待地将那个尖锐的问题抛了出来:“伊莱,鲁迪·盖伊表示他对球队的新体系感到非常困惑,并且暗示队内存在特权球员,破坏了球队的竞争平衡。你对此有何回应?”

话音落下,现场气氛骤然冷却。

雅法罗尼脸色一沉,正欲开口代为回应,但这终究是向徐凌提出的问题。

徐凌看了主教练一眼,递去一个“放心,交给我”的镇定眼神。

雅法罗尼的担忧不无道理,徐凌毕竟从未经历过这样公开的背刺。在媒体面前直面队友的指责,又有几人能真正应对自如?

“他感到困惑?我可以理解。”徐凌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寸,这番话不仅让记者惊讶,连雅法罗尼都不由睁大了眼睛。“无论是谁,突然从球队的第一选择变成第三甚至第四选择,确实需要艰难的心理调整。”

徐凌的话语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全场记者,继续清晰地说道:“但nba的规则很简单,一切都由场上的表现决定。你的角色,取决于你能为胜利贡献什么,而不是你希望自己得到什么。”

“至于特权.”徐凌的声音略微提高,“我不认为,一个在训练营第一天起就在攻防两端面对面赢得对位的人,所获得的信任是特权。”

“如果凭实力赢得教练和队友的信任就叫特权,那我希望联盟里的每一位球员,都能拥有这样的特权。”

徐凌看向提问的记者,眼神凌厉而坦然:“最后,如果他对战术有任何疑问,我的更衣室柜子就在他的旁边。他随时可以走过来,像男人一样当面问我,而不是像个觉得自己受了欺负的孩子,只会躲在媒体身后哭诉,寻求外界的声援。有时候我甚至想问:坦然面对现实,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到底有多难?”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记者们原本预期会听到一些粉饰太平的场面话,再怎样也不至于像盖伊那样直白——然而徐凌仿佛从未受过任何媒体应对训练,毫无遮掩地将所有心里话和盘托出,每一句都斩断了回旋的余地。

从这一刻起,灰熊队的媒体日彻底超越了联盟其他29支球队。科比的交易闹剧?波士顿三巨头?太阳、马刺、小牛的争冠宣言?统统闪开!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