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意识身份(二)
我们通常会將 “群体思维” 与 “多个身体” 联繫在一起,无论操控这些身体的是一个意识还是多个意识。但情况也可能反过来:想像一下,在未来,地球和附近的殖民地都已经达到了舒適的人口上限,无法再容纳更多人口,也无法將新增人口迁移到有空间的地方,而且每个人基本上都实现了 “功能上的永生”。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偶尔还是会死亡,比如自杀等,所以还是会有新生儿出生。事实上,或许只有在有人自愿死亡的情况下,才能有新生儿出生。但很多在阅歷上(而非生理年龄上)非常年长的人坚信,我们需要引入更多新鲜的思维,而且引入的速度要比自然死亡带来的新生儿数量更快。
或许他们会聚集在一起,比如 1000 个人组成一个群体,然后通过抽籤来决定谁去死 —— 群体中有人死亡,就会有一个新生儿来替代他。抽到 “短签”(即被选中死亡)的人会同意在孩子出生时死去,在这之前,他还有 9 个月的时间享受生活,並且在死亡当天还会举办一场盛大的 “死亡兼生日派对”。而且,这个新生儿还会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方式虽然听起来有些淒凉,但也算得上是一种文明的做法了。
但问题来了:这个孩子由谁来抚养呢?毕竟,最有资格抚养他的人(那个抽到短签死去的人)已经不在了。很多人可能会主动退出抚养资格的竞爭,他们或许会通过投票来决定,也可能会再次抽籤。但这时有人提出,既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 “超人类”—— 拥有极快的思维速度,而且很多人甚至已经完全变成了计算机中的数字实体,那么他们完全可以製造一对 “父母机器人”:在机器人做出每个重大决策前,所有人都进行投票,並且为机器人设定一套通用的行为准则,以避免这对机器人父母出现类似严重多重人格障碍的情况。
这样一来,那些想要体验为人父母每一刻的人都能如愿以偿,而这个孩子也能受益於数百位 “父母” 的抚养 —— 其中大多数 “父母” 可能都拥有数千年的生活阅歷。这种方式虽然有些奇怪,但我觉得,这个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会被过度溺爱。
同样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长串想做的事情,但其中很多事情在现实中是无法同时去做的。虽然一个永生的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完所有事情,但我们人类天生就缺乏耐心。
或许你有三件非常想做的事情,於是你克隆了两个自己,然后你们三个人各自选择其中一件事去做:比如一个你专注於经营企业,另一个你组建家庭,第三个你则去探索其他太阳系。你们还约定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换一次记忆,这样你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另外两件事带来的乐趣。你知道,如果不这样做,隨著时间的推移,你们三个人会逐渐变得截然不同,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但即便交换记忆,这种差异或许也依然会出现。
不过,这种情况还算顺利。但后来出现了另一个人,他决定大量克隆自己,目的是打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 每个克隆体都去接受专门培训,有的成为会计,有的成为营销专家,有的成为律师,等等。换句话说,这个商业帝国里的所有员工都是他的克隆体。
按理说,经歷了如此不同的生活,这些克隆体的身份应该会逐渐分裂。但我们假设这种分裂並没有发生。社会虽然不太认可这种由上百万个克隆体组成的 “超级个体”,但这些克隆体並没有违法:他们努力工作,按时缴税,而且很多克隆体还经常参与志愿活动。
但现在问题来了:一场重要的选举即將举行,这上百万个克隆体都决定登记投票,而且他们显然计划投出相同的票。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