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欺君大罪,那就得拉上李贞和岳母马皇后

应天府衙。

接到东宫密令,太子承暉司密探要来验尸,此事王兴宗不敢耽搁。

牢中诸事都已安排妥当,他这位府尹便在此静候,等待密探的到来。

与检校的神秘身影一样,承暉司中的暗探,也具有同样的威慑力。

总体是神秘莫测,又令人敬畏的。

只不过,胡翊作为这支承暉司的特务头子,这件事却少有人知。

午夜时分,一辆马车悄摸著来到府衙后门。

撒开的暗桩们沿途戒备著,確保此地的事不会被外人瞧见。

胡翊与崔海,各自身穿狱卒服饰,打扮的模样完全难以辨认。

当他二人站立在王兴宗面前时。

这位应天府尹足足认了许久,才看出了胡翊的真实身份。

“駙马爷,是您啊?”

胡翊微微頷首,向这位王府尹表达感谢道:

“此番多谢王筹办,今夜东宫前来验尸之事,不会被外所知吧?”

王兴宗立即点头应承道:

“駙马爷但放宽心,今夜来的都是自己人,为东宫办事,下官这点分寸还是知道的。

,,“那就请王大人与我们走一趟。”

崔海一开口,语气中自带一股寒意,他的声音粗糲之中带著一股杀气,令人听闻后不禁打起了寒颤。

王兴宗整个人如坠冰窖一般,不敢再多嘴,连忙带领二位上差往府狱走去。

应天府狱,敛房之中。

杉木尸台上,以白布盖著一具尸体。

尸体周围洒上几圈石灰,说是为了防备死者身上的疟疾病传染。

“駙马爷,还有这位上差,请隨下官来看。”

王兴宗虽然觉得死人晦气,但在这两位大人物面前,断然没有自己捂鼻子的份。

他更是亲自凑到户体面前,冒著疟疾传染的风险,揭开白布为胡翊和崔海介绍道:

“駙马爷请看,死者乃是中书省一名参议,今年四十二岁。

其死后瞳仁散大,手、足內鉤,手筋、腿筋狰狞,面部青紫。

仵作断定,此乃惊厥而死,此外还患有疟病在身,十分凶险。”

说到此处,王兴宗双手递上了验尸文书,请胡翊仔细对照而看。

胡翊翻看这份验尸报告,先看底下的署名,仵作的名字叫方剑。

他这才开始察看报告,並且与死者的症状一一验证。

近距离凑到死者面前,这是一具微胖的尸首,其脖子上的血管,隱约可以玫瑰红色,与普通死者血液凝固后的青紫色不同。

胡翊由此判定,这怕是中了毒。

再从死者的肤色,与脖颈处皮肤顏色判断,死者生前並未患过疟疾。

若是疟疾在身,脖子周围的皮肤会发乾,伴有大量红点。

由此一点,便可排除疟疾。

只是简单一看,胡翊心下便已明了,仵作的验尸报告是假的!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王兴宗不懂得这些,还在边上好心提醒著:

“駙马爷,切莫距离过近,可要那疟病侵染贵体啊!”

“不妨事,死者並无疟病。“

“啊?”

王兴宗当即是一愣:

“您说什么?”

这下就连崔海都看出来了,立即开口为其解释道:

“这人也不是死於惊厥。”

崔海指著死者的瞳孔,对王兴宗说起道:

“惊厥死者,死后瞳仁散大,应当是四肢僵直抽搐,全身青筋狰狞。

但此人却不是。“

王兴宗心中已经知道了,大概这仵作瞒著自己办了坏事。

他一个府尹,不懂得这其中的种种,赶忙是过来躬身请教道:

“下官失职,还请这位上差教我。”

“好说。”

崔海开口便道:

“此人之死,瞳仁缩小如针芒,且仅是手足抽搐,有青筋暴起。

若是死於惊厥,必定浑身抽搐,又怎会只是手、足呢?”

胡翊讚许的看了崔海一眼,跟著补充道:

“是这意思,且此人脖颈间的血管,呈现玫瑰红顏色,只恐是服了曼陀罗籽粉与硃砂的混合物。”

胡翊一眼便识破了这毒方,道出了根源:

“此物名叫幻魔散,原是南宋年间,由金国传入,毒杀南宋守城將领的一种秘药。”

说到此处,胡翊叫崔海將死者的胃部剖开,將胃中食物残留取出。

去餵事先准备好的一只老鼠。

强灌了残留食物进肚,仅过去片刻时间,那只老鼠在笼子里原地转圈,便开始颤抖起来。

胡翊又令崔海剖开死者的喉咙,若是大量服用幻魔散,死者喉咙部位定然会有硃砂残留。

人既被毒死,朱红当然无法消化,还会残留在喉部。

崔海再度动手去取,果然在剖开的死者喉咙处,看到了一片诡譎的朱红色。

王兴宗暗暗佩服不已。

可他现在又生怕自己失职,被駙马爷与这位东宫上差怪罪。

又过去片刻,那只餵毒后的老鼠倒地,开始手足抽搐起来。

果然验证了胡翊先前的推论。

由此,这名参议之死,算是真相大白了。

“王府尹,这尸已然开了膛,明日仵作来定然会发觉,还请你们提前处置了。”

王兴宗点头答应道:

“这好办,他们都说这尸体染了疟病,就以害怕传染为名,下官立即下令烧了就好。

反正今日咱们不烧,他们明日来了,也要想方设法去烧。

下官帮他们做了此事,那些仵作们感激还来不及呢。”

说到此处,王兴宗也不傻,立即又请示道:

“敢问駙马爷,这造假的仵作,抓是不抓?”

“不抓。”

胡翊可不想打草惊蛇,正要指著这名仵作,从他身后顺藤摸瓜,揪出指使之人呢。

若將仵作抓了,惊扰了对方,以他们当初的尿性,定然又要杀人灭口,毁灭证据链。

到时候想抓把柄,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王兴宗立即应承下来。

按说,今夜已经查明此地的事,胡翊可以打道回府了。

但他还想更谨慎一些,便扯著王兴宗这位应天府尹,再加上崔海,以及自己这位駙马爷。

三人一同將这位周参议的真正死因,以及仵作方剑的造假记录过程,全部誉写成一份公文。

胡翊与崔海、王兴宗三人一同具证这份公文为真,然后又各自摁上自己的手印,又令王兴宗加盖了应天府尹大印。

如此一来,这份证据才算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三方出具的证据在此,接下来就要查那名仵作背后指使之人。

为防止仵作再被灭口,胡翊嘱咐崔海暗中去查,若能拿到这名仵作的口供,就再好不过了。

別看这王兴宗唯唯诺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

但叔父家中命案的事,由早到晚,已经超过五个时辰了,他嘴还严得很。

胡翊也未利用职权多问。

既然叔父到现在都不告诉自己,那就是打定主意要隱瞒通敌信的事了。

胡翊知晓这封书信的威力,叔父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但此时也不能完全不说。

要依著丈人的脾气,说了恐怕要出大事。

那便不能先跟丈人说,就得去找岳母救命去!

这件事,胡翊没有向朱静端隱瞒。

当夜回去,他便將叔父近来摊上的事都跟她说了一遍。

听到这消息,朱静端自然是跟著揪心起来了。

这样的通敌书信,意味著什么,不必多言。

若真有一日,胡家陷进去,到了说也说不清的时候,怕是就难办了。

朱静端知晓这其中的利害,要明日陪同胡翊一起进宫说情。

翌日,一早。

胡翊先派人去沐英那儿,將胡承佑给放出来。

如今胡家的头顶蒙著一层阴霾,谁知道將来是何等下场?

不如叫他们早些团聚,多待些日子吧。

最重要的是,当朝右丞相与駙马爷,俱都是权势极高之人,私下里来往甚密不太好。

但若通过胡承佑,叔侄间传递起消息来,是否能好些呢?

胡翊就是做了这重考量,才將这个堂弟放回来的。

叔父还是不靠谱啊!

仅凭藉他的力量,能查出什么来?

自己手底下还有承暉司呢,凡事真不如靠自己。

感慨著,胡翊便来到了坤寧宫拜见岳母。

马皇后也挺诧异,女婿以往要是过来,定然是赶在饭点上。

今日却趁皇帝、太子都在上朝,早饭时间刚过,他却来了。

“岳母,我去见见姑父,待会儿得过来求您一件事。””这孩子,所求何事,就在这儿说吧。”

胡翊却是卖了个关子,先跑去找姑父李贞。

李贞正好在遛弯儿,方向正是朝著坤寧宫而来,胡翊一见到他远远地而来,立即便跑过去求救。

“姑父,救命啊!”

“救救我父、我母,还有叔父、兄长吧,只恐將来胡家有灭族之危啊!”

说罢,胡翊这个小辈撩起了袍袖,立即便要给李贞见大礼。

“哎,怎么回事?”

“你怎么一惊一乍的?”

他这一求救,给李贞也是整懵了,当即是满头雾水的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