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唯有控制了另外的官员选拔之法,他才能陆续的將士族对朝廷的影响,一点点的减弱,此外,还有那些官二代的再教育,虽然歷史上炎汉的官二代,大多都不成器。
但某种程度上,並不能真怪他们,实则是一代死的太早。
无人教育。
本身就是外来者,创业一代一旦早死,也就没人能教育了,全靠自学成才,又哪能真出什么成就?
若是能集中教育,增进学识,未尝不能有所精进。
刘禪也不得不承认,相较於用益州士人,用这些二代,明显更省事省心,尤其是这些人,是真跟炎汉共命运的。
別的先不谈。
忠诚度定然是拉满了。
他其实也不得不考虑,若是士族对造纸术、印刷术反应太激烈,短时间惹得天下无士人仕汉,到时,他便可临场,將二代,还有一些军中將领,拉上来凑合著用。
原则问题上,绝不容妥协。
至於让天下人学什么,自然是春秋、左传、汉书、礼记,不过这些书自不能用外界士族注释的,而是选自丞相注释的书籍。
他身为太子,以丞相为师,学治国理政之术。
但同时,诸葛亮在百忙之中,还为他精心准备了《春秋》、《左传》、《汉书》等书籍的注释,他准备日后问一下丞相建议,將丞相的注释连同书籍,一併出版。
其他士人的注释,他信不过。
但丞相是绝对能信。
而且丞相跟当代很多人的治国理念不同,更加推崇『依法治国』,这一点让刘禪很是欣喜,他对儒家那一套,也不是很喜欢,至少不能独尊儒术。
用丞相注释的书来教化世人。
再合適不过。
刘禪在心中默默盘算著,对回到成都要做的事,也渐渐有了底。
夜已深。
刘禪並无多少睡意。
他坐在书房中,开始筛选武將人选,其实也用不著筛选,大汉的武將,识字的才是少数,廖化、丁奉,还有他的近侍陈式等等,全都大字不识,也都是从底层平民杀上来的。
带兵打仗没的说,但识文断字,那是真不行。
看著自领五百士卒的都伯开始,他几乎写了一大张纸,满满当当全是名字,刘禪也不由苦笑:“大汉的扫盲,任重而道远啊。”
“要不,拨一笔財政,建个军校得了?”
“既教识字,又教军事。”
不过这个想法,刘禪也就想想。
没人能教。
要是关羽、张飞还在,以他们的威望,教这些人尚且足够,但现在大汉是『山中无老虎』,放眼望去,就大猫小猫几只,单独拎出来看还行,让他们教人,实在为难人了。
真正合適的人,就赵云一人了。
但赵云眼下要镇守荆南,分身乏术,就算真要建一所军校,纯理论军事知识,也只能让丞相上。
只是一想到丞相已被自己安排,要『教』世人教化,现在又给弄一个教武夫军事,刘禪也不由缩了缩脖子,觉得自己有点太不当人了,真是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
刘禪悲呼一声:“孤太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