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治中庞林,南郡太守史合......”刘禪让李进忠取了份刘备入荆州前,就已制定好的荆州人事书,仔细翻阅起来。

他对上面大多数人都不了解。

不过不重要。

作为君主,他主要做的,就是统率好各方关係,有了关羽的前车之鑑,他对荆州的人事安排,无疑变得谨慎许多。

首要需安民、稳住人心。

其次要有一定外交能力,在处理跟东吴的纠纷上,身段要柔和,可刚可柔,至少不能再犯关羽的错误。

还要有一定领兵平乱的能力。

刘禪翻看著这份名册,一边听著文吏介绍相关官员,一边在心中暗暗盘算著,最终荆州三郡的太守人选,渐渐有了想法。

唯有一个官职。

他还没想好具体的人选。

身边的武將,谁能督荆州诸军事?

冯习?张南?赵融......

一个个名字在刘禪心中划过,但在思索一番后,都被否定了,荆南三郡的安定,对人心的稳定太重要了。

他需要一个稳得住的。

还会防守的。

只是跟著出征的將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打仗的好手,让他们真结硬寨,主打防守,只怕一个个都沉不住气,而以他们的威望,也不太能压得住史合等太守。

刘禪一时犯了难。

思虑片刻,他也放下了笔。

如今八字还没一撇,万一孙权不同意呢?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自己想这么多,不是自作多情了。

刘禪站起身,准备去城头走走,消解一番心头的烦闷。

不当家时想当家,等真当了家,才知道当家並没那么风光,其中辛酸,唯有真正当家的人,才能知晓。

也无外乎,诸葛亮早死。

累的。

就炎汉这烂摊子,一来一个不吱声,国力弱,人少,人才储备不足,派系倾轧还严重。

得亏还有丞相缝缝补补。

一边想著,刘禪已到了城头上。

经烈日暴晒。

夷道城池上的石墙已是滚烫。

微风吹过,並未消解暑意,只带来滚滚热浪。

刘禪立身城池之上,思绪渐渐有些偏离,军事相较比较直接,胜就是胜,败就是败,他还能较为顺畅的掌控,但回了益州,涉及到內政,其中的弯弯绕绕,就非是一时半会能理清理顺的了。

荆州尚且纷乱不断,刘备病逝后的益州,只怕也会不遑多让。

诸葛亮等官员,对刘备病逝之事,在益州选择了秘不发丧,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新生的炎汉,在益州的根基並不稳固,很多益州大族对炎汉都持怀疑观望態度。

只怕刘备病逝的消息传出时,益州內部恐会生出不少乱子。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落到他的头上。

风雨飘零,多事之秋。

就在刘禪走神时,城头传来一阵惊扰声。

刘禪回过神,低眉,朝城下望去,只见十几名发须皆白的老农,围在一名小吏身边,似在追问什么。

只是隔得太远,听得並不真切。

刘禪迈步,朝城下走去,想看看究竟怎么个事,而刚临近,就听到了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

“使君,仗还打吗?”

那名小吏颇为不耐烦,挣脱拉扯,道:“你这老丈真是可笑,仗打不打,岂是我一守门小吏能决定的?”

“何况这种军机大事,別说是县官,就算是府君都未必能知道,我一看门的哪里能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