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騭苦笑。
现实什么时候分过对错?
东吴的確没做错什么,战略布局很完备,局势也都按照他们所想在进行,只要继续跟蜀军在江陵对峙,就一定能將蜀军拖到山穷水尽。
但谁料到,刘备会突然病故?
又有谁能想到,刘备临终託孤,会出现问题?
加上自己控制的夷道,又出现了风险,接二连三的意外,最终导致东吴不得不吞下这难以下咽的苦果。
难道......
大汉真就气数未尽?
步騭嘆息一声,知道孙权的不甘和不愿,但事已至此,只能选择接受,他再度开口相劝。
“蜀使提出的提议,乍一听,的確让人难以接受,但若是细细品来,却也未尝不能接受。”
孙权蹙眉,冷笑道:“子山,你可是在说胡话?那蜀使要的什么,你方才当是听得一清二楚。”
“他可是要了大半个武陵郡,还有整个零陵郡,送还降將、俘虏兵倒没什么,可还索要了十几万斛粮食。”
“这般屈辱,孤焉敢接受?”
步騭摇头。
对这说法不置可否。
步騭拱手道:“长远来看,这些协议,的確损害极大,不仅要割地,还要赔款,但若只论当下,或者是近几年,这些协议却並非不能接受。”
孙权一脸惊讶,他了解步騭,深知步騭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既然这么说,定有一番道理,因而也是好奇的询问起来:“这是何理?吃这么大的亏,难道还能装作没发生?”
步騭肃然道:“从诸葛亮主动派遣使者,以及协议中透出的信息,都不难看出,诸葛亮若是掌政,是无心重返荆州的,至少不会將重心移到荆州。”
“诸葛亮为人篤实,身怀大志,一心想匡扶汉室,也始终以曹魏为最大敌人,並提议日后与朝廷携手北伐,共同瓜分曹魏,姑且不谈这些不切实际的事。”
“蜀国的確索要了不少领土。”
“但对朝廷核心的江防地界,却是保持著极大克制,並未强行索要,唯一索要的也只是秭归、巫县等紧邻永安的县邑,对我长江防线影响甚微。”
“此外。”
“蜀国內乱,短时间內,蜀国都无暇分神,精力定然会放在平定內部骚乱上,诸葛亮所说,不会在协议领土布置太多兵力,恐也是事实,他也无暇分心太多荆州事宜。”
“如此一来,我们与蜀国数年內,都不会再有战事。”
“朝廷也不用过多防范蜀国。”
“也能將更多兵力用在防御北方曹魏上。”
“而且武陵跟零陵蛮夷颇多,为了镇压蛮夷暴动,朝廷每年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质,对国力损耗颇巨,將这两处不安稳之地暂交蜀国,同样能解朝廷一时之急。”
“朝廷可调回不下一至两万士卒。”
“在接下来数年,朝廷可全力完善江防,彻底巩固荆州范围內的江防,不断积蓄国力,等时机成熟,再与蜀国联手北伐,亦或者等到双方关係破裂,直接挥师西进。”
“將被迫割让的领土,重新夺回来。”
“如今这些领土只是借出。”
“等日后將这些领土收回,朝廷真正算下来损失的,只有那十几万斛粮食,还有这些领土几年的税赋,但朝廷同样得到了一个稳定的西部,一个安稳的荆州。”
孙权目光微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