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眸光闪烁,在心中进行了一番计较,点了点头:“既然殿下主意已定,亮身为臣子,自当陪著殿下奉陪到底。”
“亮如今也很好奇,经过殿下的搅动风云,天下又会生出哪些变化。”
诸葛亮定下心来。
如今刘禪做了这么多准备,意欲將三家都拖进来,然后藉助双方压力,让天下格局重新確定。
这不是他能劝下来的了。
赤壁之战,大汉跟东吴是迫於曹操的压力被迫结盟,刘禪现在做的,就是重新炮製一个『赤壁』。
让大汉跟东吴再度结盟。
而且理由都很相似,都是为阻止曹魏统一,只不过赤壁时,是迫於曹操的强大兵力,眼下则是迫於政治压力。
简而言之。
刘禪准备通过恫嚇孙权,再通过一些手段破坏孙权跟曹魏的联盟,逼孙权跟曹魏决裂,继而迫使孙权只能倒向孙刘联盟,同时藉此再度借得『荆州』。
闻言。
李严整个人裂开了。
分明是三个人在场,为什么就没人关心他?
而且前面诸葛亮不是不同意吗?为什么刘禪说了几句,就直接转换了態度?做人不能这样啊,这不是將他放在了火上烤?
这时。
刘禪似终於想起了李严。
他看向李严,神色带著几分敬重,还带著几分期待,沉声道:“中都护,孤知晓此事对你而言很难,心理负担很重,但若是此计能成,中都护当为日后大汉光復的第一人。”
“孤並不想勉强中都护。”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只是放眼朝廷,能得孤信任的,就只有丞相和中都护了,而丞相於我大汉太过重要,且声名在外,若是让丞相去做,恐天下无人会信,因而孤只能將此事委以中都护了。”
刘禪对著李严再拜。
李严心中已是万马奔腾,有这么坑人的吗?
而且给他选择了吗?
这一番话不是把他直接架哪儿了吗?
现在,他拒绝不是,不拒绝也不是,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在两双眼睛的注视下,咬牙將此事接下了。
说话时,李严心都在滴血。
“殿下尚不惧自身名声,臣李严又何惧之有?愿为殿下身担重任,唯望殿下计谋顺利,能早日还臣清白。”
“臣豁出去了!”
李严早就已经人麻了。
他已认清了自己的身份,眼下就是一个背锅侠,將日后可能出现的乱象,都一肩挑之,而且日后再也別想跟诸葛亮爭权了,只要计划成功,诸葛亮就是蜀汉的『救世主』。
他则在真相大白前,都要被迫忍辱负重。
还要默认被诸葛亮打压贬謫。
他虽心中烦闷,但也看出来了,此事对殿下的重要,若是此事能成,自己在殿下心中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到时朝堂官员中,除了诸葛亮,无人能及。
一啄一饮,自有天数。
他前面被安排为託孤大臣,的確有些志得意满,心浮气躁,但眼下真要承担重担,才知道,自己终是有些底气不足。
诸葛亮看了眼李严,脸色也颇为古怪。
刘禪则暗鬆口气。
他其实之前还担心李严会不同意,好在李严虽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但终究还是没有对大汉生出异心,而且毕竟被任命为了託孤大臣,碍於这个身份,眼下也不能有太多想法。
刘禪道:“既然中都护同意,那此事便定下了。”
“而如此一来,大汉就需要派遣使者,前往东吴,跟东吴商议结盟之事,对於结盟,孤有一些想法,孤认为当派两名使者前去,一名代表丞相,一名代表中都护。”
“一人一心认为蜀汉大厦將倾,想另投明主,而另一人则要力保大汉社稷不失,一个主破坏,一个主团结,一个性格张狂,而另一个则踏实谨慎。”
“通过两名使者,让孙权进一步错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