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等待的时候,刘禪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治丧!
他不会。
这时代礼数很严格。
尤其诸葛亮是推崇以法治国的,十分注重礼数教条,但这方面,刘禪是一概不知。
而且当今的孝道很重。
解决夷陵之战,稳定上下人心,的確是他作为太子的大事,但身为人子,为父治丧同样是一等一的大事。
他前面竟全然没考虑到。
刘禪愁眉苦脸,感觉自己一下要处理的事是不是太多了点,他就一个新人小白,怎么感觉到处都是要去处理、要去面对、要去解决的事?
而且还全都不能马虎。
太为难人了。
在这一剎那,他开始怀恋起手机了,要是能使用手机,用人工智慧搜索一下,又哪儿会这么捉襟见肘?
刘禪恍惚失神时,殿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诸葛亮已到了殿外,他收回心神,主动出门相迎。
只是跟初见不同,眼下的诸葛亮神色难掩疲態跟憔悴,仿佛在刘禪昏迷的这段时间,外界发生了不少事,让诸葛亮耗费了不少心神。
刘禪赶紧上前,面带惭色,抓著诸葛亮的手,动容道:“丞相,您替我受累了。”
“参见殿下。”诸葛亮还是那么一本正经,不假以任何神色,平静道:“陛下新丧,臣作为朝之大臣,替殿下分忧解难,乃是臣分內之事。”
“殿下之言,实羞煞臣也。”
刘禪张了张嘴,也被诸葛亮这一番『直率』的话,哽的说不出话来了,好在他反应很快,知道这是古代,君有君纲,臣有臣纲。
诸葛亮又严格恪守礼法,自己的那些话,的確有些不太合適,当然仅限这皇太子身份,若自己现为皇帝,那自又要另当別论了。
刘禪端了下心神,没有主动去提退兵之事,开始问起治丧:“丞相,孤年幼,不通丧葬,方才一时慌了神,还望丞相宽容。”
“陛下榻前,曾告诉我,今后国家大事,需一体决於丞相,孤不才,请丞相全权主持陛下丧事。”
刘禪朝诸葛亮一拜。
诸葛亮不敢受这一拜,连忙伸手將刘禪扶正了身子,道:“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又岂敢不费心操持?”
“眼下陛下的灵柩已安置,停灵数日,待雨停,待永安一线安定,便可启程返回成都了。”
刘禪点头。
诸葛亮又道:“陛下已去,殿下当要担当起天下大任,如今大汉已是危急存亡之时,殿下心哀之余,也当將心神放在国家大事之上。”
诸葛亮突然的劝諫,让刘禪有些抓头,自己?处理国家大事?自己有这个能力吗?
不过看到诸葛亮这一脸的疲態跟憔悴,他也猜到了,刘备病逝后,蜀汉军营並不安定。
但连诸葛亮都处理的这么艰难,自己这一政治小白,威望近乎白身的人,真能比诸葛亮说话还好使?
他心里有些犯嘀咕。
刘禪道:“丞相,大营中可是有事发生?”
诸葛亮摇头:“军中尚无事,只是如今大军正与孙吴对峙,陛下驾崩,士气低落,人心有涣散之象,而军中將领对於这次战事,有不同见解。”
“为稳定局势,也为安抚人心,急需殿下出面,主持大局。”
“不然恐生变数。”
诸葛亮的脸上也露出几分担忧。
刘禪先是一惊,要是连丞相都安抚不下,自己又哪里能安抚住?但暗自思忖一会儿,心中又渐渐生出一抹异样之感。
这事自己好像还真能解决?
刘禪一笑,“丞相放心,请將百官叫来,这事我来解决。”
“敢问殿下以何等心虑议之?”
心中有底,刘禪也多了几分信心,將长袖向下一振,绕手臂几圈,背在身后,正色道:“退兵,议和!”
“殿下於危局中有明断之才,此大汉之幸也,臣定竭力替殿下执言。”诸葛亮脸色稍缓。
刘禪將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不由升起几分自得,他这也算是得了诸葛丞相夸奖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