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气管狭窄重建

喉气管狭窄重建,国內有医院是耳鼻喉科负责,有的医院是胸外科负责。

前世,在陈远航的医院,是胸外科负责。

做这个手术一点都不比现在的chen手术简单,陈远航前世自从到美国学习进修后,就一直从事心血管外科手术,自然对心血管外科驾轻就熟,但对於胸外科的手术,大部分还是当住院大夫时做过,喉气管重建,尤其是处理像维多这样复杂的、长段的、经歷过手术失败后的再狭窄,难度极高。

但前世的陈远航不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对一些高精尖的手术非常著迷,也不务正业地跟著院里的一些主任们学了不少东西(只不过神经外科和骨科是另一套系统,当小大夫时就没有动手实践过,要从头学起似乎有些难,就没有涉及),胸外科的手术,尤其是涉及气道重建的部分,与他熟悉的心血管外科在精细操作、显微吻合等方面有共通之处。

而且,恰好他们医院那个胸外科主任也是从沪市引进过来的年轻专家,也有在国外进修的经歷,技术精湛,非常精通耳鼻喉科高精尖的手术,特別是复杂的气道重建和头颈肿瘤手术。

陈远航请他出海钓了几次鱼,两人相谈甚欢,再加上陈远航又是他的直接领导,才终於说通让他教自己几手。

不过,虽然做过,但毕竟没有心血管手术那么拿手,此时的陈远航心里底气確实不太足。

“那你为什么那么確信地告诉那个孩子你一定能治好他的病?”宙斯不解地问道。

“如果我说的话模稜两可,你猜那个妈妈明天还会不会找我?”

“那你也不能那么肯定,万一"我说是万一,你把事情搞砸了“我们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个妈妈帮了我们,我见到了也不能坐视不管。我明天再跟她讲清楚,如果我不出手的话,你认为那个可怜的孩子还有其他的手术机会吗?”

有数据显示,50%气管狭窄患儿还可合併有不同程度的先心病,先天性气管狭窄自然死亡率高达90%。

维多已经做过一次手术失败,常规手段可能已经用尽,等待他的很可能是病情恶化,甚至更糟的结局。

陈远航的出手,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

“而且,看得出来,孩子的妈妈是个好心人,哪怕我治不好,只要给她讲清楚,我相信她会理解的!”

宙斯摇摇头:“希望如此吧!”

沉默了一会儿,宙斯又说道:“陈,你不仅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医生,还有一颗善良的心,让我非常惭愧—”他自问,如果换做是他,面对一个非本专业、高风险的手术,他是否能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陈远航笑道:“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医者仁心,没有这颗仁心,技术再好,都不是一个好医生!”

西北纪念医院是美国的重要学术医疗中心,综合实力在美国能排进前10名,是伊利诺州当之无愧的no.1。

它背靠顶尖的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实力,源源不断地培养著医学精英。

这家医院最令人称道的是它的三大王牌专科一一心血管科、神经科和癌症科。

这三个专科不仅在州內排名第一,在全美也是名列前茅,都闯进了前十,尤其是心血管科,在复杂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和心臟移植等领域享有盛誉。

与人们想像中那种规模庞大的“巨无霸”医院不同,西北纪念医院床位只有七八百张,这个规模,与足足有上万张病床的全球第一大医院不敢比,就连普通的国內县医院都不敢比!

西北纪念医院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它不追求床位数量的绝对领先,而是专注於提供最高质量、最尖端的医疗服务,像一个医疗界的“精英特战队”,专攻疑难杂症和高精尖手术。

陈远航前世来过这里一次,受西北纪念医院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的邀请,来这里观摩一次dcd

心臟移植。

说到dcd心臟移植,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在心臟移植领域,这曾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突破。

此前,传统的心臟移植是dbd心臟移植,是在脑死亡但心臟仍在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的移植。

也就是说,捐献者已经被判定为脑死亡,但他的心臟还在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跳动,这时候获取的心臟,是“热”的、有活力的,移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是长期以来心臟移植的標准做法。

但dcd心臟移植,是心臟停止跳动后进行的器官移植,这时获取的心臟,是已经停跳、经歷了“热缺血”损伤的。

无疑,后者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因为心臟停跳后,细胞会因缺氧而开始受损,俗称热缺血损伤,要把这样的心臟“復活”並成功移植,需要极其高超的器官保存和復甦技术。

然而,dcd心臟移植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可使心臟移植总量提升15-20%!因为它开闢了新的器官来源一一那些没有达到脑死亡標准但愿意捐献器官的患者。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范围內极度短缺的心臟供体问题,让更多等待移植的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那次观摩,给陈远航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亲眼目睹了西北纪念医院团队如何运用先进的器官保存系统来处理和復甦那颗停跳的心臟,並成功移植给受体。

那代表了当时心臟外科最前沿的技术。

不过,陈远航参加完这次学术交流回国后没多长时间就被抓了,所以,也没有时间把dcd心臟移植技术学到手,但dcd心臟移植的两类核心技术一一直接获取后机器灌注、常温机械灌注,他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一世,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通弄懂,嗯,或许,自己开创dcd心臟移植技术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一方面,团队力量不成熟,心臟外科讲究团体作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搞起来这种非常复杂的手术的;另一方面,机器设备不成熟,连ecmo都尚未被成熟应用(这是心臟手术必备的设备),更別说对离体心臟进行常温机械灌注的transmedics器官护理系统了。

没有这些“神器”,別说dcd移植了,就连dbd移植都无从谈起。

回到当下,在1984年的今天,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尚未成立,此时应该还叫做心血管外科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