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和老娘无奈,坐上了车,一辆车本来只能坐两个人,郑佳佳和阿、老娘挤了挤,挤上了一辆车,陈远航和梁明亮上了另外一辆车。

一路上,阿嬤和老娘对啥事都很新奇。他们走的是县城主干道。

百货公司、邮电局、副食品商店等国营单位赫然在列。

百货公司里,玻璃柜檯擦得亮,里面陈列著“飞鸽”牌自行车、印著双喜的搪瓷脸盆、鲜艷的“的確良”布料。

副食品店前,凭票购物的队伍早已排成长龙,人们提著篮子或网兜,安静地等待著,

眼神里却藏看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国营饭店那玻璃橱窗擦得倒是亮堂,里面著半人高的蒸笼,正“呼呼”地往外喷著白汽儿,那肉包子的香味儿,隔老远就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

这县城的主路上,也並非全是肃穆的国营单位。

街角处,悄然滋生出几处生机勃勃的小小市集。

卖麦芽的老头推著哎呀作响的小车来了,车上架著一块光滑的大理石板,他熟练地搅动、拉扯著琥珀色的稀,甜腻的香气丝丝缕缕,勾引著路过的孩子。

孩子们围拢著,眼睛亮晶晶地盯著那神奇的拉扯动作,几分钱便能换得一小块,用两根小竹棍小心地缠绕著,边走边拉出长长的、闪亮的丝。

“这城里真热闹啊!”阿禁不住感嘆道,

三轮车师傅带著点骄傲,接话道:“老嫂子,没见过这么多人吧?这才哪到哪儿?等早晚上下班的时候,这条路上人挨人人挤人———"

很快就到了沙县小吃鱼市店,正值午饭时间,这里的吃饭的人比县医院那边的人还多。

还是狗子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陈远航一行人,连忙跑过来热情地招呼著:“陈哥,你怎么来了?叔婆、阿婶、嫂子“过来看看你们的生意咋样?”陈远航瞅了瞅,別说空桌子了,就连空凳子都没有。

一个40多岁的大哥,坐在一个高脚凳上,翘著二郎腿,把一个破破烂烂的皮包放在腿上,端著碗呼嚕嚕地吃著。

狗子从旁边一家门店借来了几个凳子,先让陈远航他们坐下来。

这个店目前掛在狗子的名下,狗子一直在这里管理。

咸鱼和土豆也在这边,还有他们几个的兄弟姐妹,都是一个人村里的人,抽空过来给陈远航他们打招呼。

“我们准备去市里,路过县城就过来看看,给我们隨便来点吃的,吃完我们就走!”

陈远航对狗子说道。

狗子答应一声,赶紧去准备去了。

很快,几碗扁肉和几笼烧麦就被端了过来,也没有桌子,狗子又去借了两张凳子拼在一起当成个桌子。

“陈哥,我去叫鬼哥过来?”

陈远航摆摆手:“別叫了,我们吃完就走。你这生意挺不错,我就放心了!”

“嗯,这边店面大,营业额比县医院那边高———"

陈远航让大家动筷子:“阿嬤,娘,佳佳,梁大夫,都快尝尝,看看味道咋样?”

梁明亮还没动筷子,就夸道:“这么多人来吃饭,味道肯定不错!”

郑佳佳挑了一个扁肉,轻轻咬了一半,看陈远航正看她,连连点头:“好吃!香!”

老娘喝了一口汤,也赞道:“这汤也很鲜!”

这时,阿鬼又端了两碗豆腐丸过来,闻言,便笑道:“这些还都是陈哥教我们做的!”

“啥?航子教的?航子,你还会做这些?”老娘奇道。

郑佳佳也瞪著眼晴道:“我怎么不知道你会做这些?你在家怎么从来都不做饭?”

陈远航接过一碗豆腐丸,有点烫,把碗放下,吹了吹手,道:“阿嬤跟我娘都不让我进厨房,我怎么做饭?其实啊,我会的东西多著呢!”

“那以后你—就教我做饭—.”郑佳佳本来想说让你做饭,可看了看阿的脸,又改了口。

陈远航冲她挑挑眉:“好,我教你!狗子,店里啥时候开始做豆腐丸了?”

沙县小吃有很多,作为闽省饮食文化的代表,品类极为丰富,总数超过240种,其中常年供应的经典款约47种。

其中核心品类就是沙县“四宝”:扁肉(餛飩)、烧麦、拌麵和芋饺,这“四宝”都是麵食,此前,狗子他们的店就开发了3种:扁肉、烧麦和拌麵。

即使只有3种,也已经打开了局面。

另外,作为稻米主產地,沙县小吃还有3种特色米製品:米冻皮、泥鰍粉干、糍粑,

因为做法太复杂,店里没有做米製品,连陈远航自已都不会做,因为前世的前妻没有在家做过。

其实,沙县小吃还有一个灵魂,就是豆製品。

主要也是3种:

一是包心豆腐丸,豆腐泥包裹猪肉、香菇、虾仁馅,口感非常细腻。

二是烫嘴豆腐,用老浆水点制,豆腐白嫩,煮老后食用,豆香浓郁。

三是金包银,油炸豆腐泡塞入肉馅,汤汁香辣,是少有的重口味小吃。

多说一句,外地人常吃的沙县蒸饺、沙县燉罐,在本地是没有这东西的。

豆腐製品陈远航也只会做两种,而且教过狗子他们怎么做,一个就是包心豆腐丸,另外就是金包银。

现在,狗子他们开始做包心豆腐丸了,陈远航就多嘴问了一句。

狗子道:“这边店面大一些,厨房也能多摆一些厨具,人閒著也没事,就多做了豆腐丸,这个也挺受欢迎!”

阿嬤没有立即开吃,而是拉著狗子小声问道:“狗子,你们每天能赚多少钱?”

狗子脱口而出:“叔婆,这家店毛利差不多能赚100块钱!工资、水电、房租这些乱七八糟的去掉之后差不多有70块钱的利润!”

“一天就挣70块啊!你们几个人能分多少?”

“.-叔婆,我们还没分钱呢,陈哥和我们商量过了,等到开了5家店后再分钱!”

“哦,那你们的钱可別乱,几个人合伙做生意,重要的是把帐算清,別搞成一笔糊涂帐!”阿认认真真地交待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