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排
狗子一听,立马跑进店里,拿出来两个本子,一本递给阿嬤,一本递给陈远航:“叔婆,陈哥,每天的帐我都记在本子上了!你看看!”
阿隨手扔给了郑佳佳:“我大字不识一个,你让我看啥?佳佳你帮我看看!”
陈远航一手夹著蒸饺吃,一手接过本子,隨手翻了翻,笑道:“你这帐记的,就是个流水帐,不过还不错,你好歹把收入和支出分开了。”
狗子挠挠头:“我就是小学毕业,也就会这么记帐,反正他们都看得懂!一笔一笔也都错不了!”
陈远航把本子递给他,交待道:“快过年了,你给阿鬼商量商量,拿一部分钱给大家分分,大家辛苦两三个月,让大家过个肥年!至於开店的事儿,明年再说也不迟!”当初大家商量的是,他们找来干活的人都有工资,而他们五个人没有工资,只有分红。
狗子一听,顿时乐了:“好嘞,我晚上回去就跟鬼哥商量商量,大家都盼看这一天呢!你的那份我们给你带回去!”
过年大家肯定要回家,谁不想腰包鼓鼓地回家?
“以后这种事,你们自己做主就行,別等我说!”陈远航又交待了一句,店里的事他真的懒得管。
要不是阿嬤非要过来看看,他才不会过来。
“陈哥,还有一件事儿,我一直想跟你说,看看你有什么办法没有?”狗子又说道。
陈远航一听就头疼,他一点都不想管店里的事儿,不过,狗子开口了,要是出出主意的话,以他前瞻40年的眼光,还是没问题的。
“说说是啥事儿?”
“陈哥,你看,咱们这两个店生意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不用粮票,可我们到粮站买粮食却必须要粮票。现在收的粮票不多,就要去那些粮食贩子那里买议价粮,议价粮不仅贵了两三成,还不好买,这也是店里开始做豆腐丸的原因。陈哥,你有啥办法没有?”
这个粮票的事儿,他能有啥办法?
粮票是这个年代的特色,是国家的政策,他又变不出来粮票。
上个月他看报纸,说全国已经全面取消了布票,布开供应。
至於粮票,粮票啥时候取消的呢?
印象中好像还要好几年不对,他突然想起前世,他去省城上学时就没有带粮票,
当时还遇到了好多困难。
之所以没带粮票,后来他才知道,好像是他们地区是全国第一批取消粮票的地方。
这就是说,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內,粮票也会取消。
想到这儿,陈远航就对狗子说道:“再等等吧,我上次在地区听到有人说,政府正在討论取消粮票的事情,这个事很有可能是真的,到时候,粮食就能开供应了!”
“真的?那就太好了!”狗子对陈远航的话深信不疑:“要是能在粮站买粮食,咱们店里的收入就更高了,也不用费劲去做豆腐丸了!”
现在是遍地捡钱的年代,做豆腐丸狗子他们都嫌费劲儿!
“我做生意不行,店里的事情全靠你们操持。你们要跟粮站的领导打好关係,趁过年带点东西去给他们拜拜年,毕竟现在粮食还很紧张,说是开供应,但那也是对老百姓,
对咱们这种需要採购大批粮食的饭店,开供应肯定还有些困难..”陈远航提醒道。
说实话,搞这个,他不说多在行吧,但也略懂。
狗子赶紧记了下来,他准备回来后跟老鬼好好商量商量。
老鬼的亲姐也被叫过来帮忙,抽个空閒来和陈远航他们见了个面。
她一个月的工资就有40块钱,和县城的普通工人收入水平差不多了,话语中对陈远航是满满的感激。
“大姐,你可不能挣这点钱就满足了!既然干了这个,就好好把手艺学到手,將来也自己开个店!”陈远航鼓励道。
老鬼的姐没想到陈远航还会鼓励她自己开店:“自己开店,我还真没想过——
“那你就从今天开始想!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开个店,不过,我也有个要求,你们都要把店开到外边去,不要在本地搞恶性竞爭——.
吃完饭,陈远航一行人就出发了。
等车的时候,阿嬤拉著陈远航小声说道:“航子,这个店你可看紧点,人心隔肚皮,
万一他们起了坏心思,这才两家店就能赚那么多钱,要是5家店,可不是一笔小钱,要不,让你妹別上学了,过来帮你盯著?”
陈远航笑笑,搂著阿的肩膀:“阿,以后別说不让小妹上学的话了,小妹必须上学再说了,我本来就没想过靠这个小吃店挣钱,我帮老鬼他们开这个店本来就是感谢他们的,老鬼因为我挨了一刀,狗子他们这几个孩子也值得我帮一把,他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等他们走上正轨后,我就不参加他们的分红了——"”
阿嬤感觉有些牙疼,恨铁不成钢地骂道:“犬团啊,你真是傻得透顶,那么大一笔钱不要了多可惜啊!算了,算了,你跟你爹一样,都是个死脑筋!我都要被你们爷俩气死了...."”
赶到市里,陈远航准备去地区一院把出国材料送到庞曼手里,等著照相办护照,同时也看看白血病人服药情况。
不过,还要先把阿和老娘安顿下来。
市里的楼房比县城的更高,街道也都宽阔一些,阿嬤和老娘已经在县城接受过一次心理洗礼,这会儿倒是没那么新奇。
作为一个医生,陈远航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市里的胖子明显要比县里多出来不少。
陈远航他们村几千人才出来胖子父子俩两个胖子,县城几百个人里面会出现一个胖子,而市里面,估计几十个人里面会有一个胖子。
这说明这个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市里明显高於县里,县里高於乡村。
小说或者电视剧情节里常常描写古代农村的汉子都很精壮,而地主老爷家的儿子或者读书人都是弱不禁风,这就很扯淡。
要知道,人每天的营养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个是米麵等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二是肉蛋奶提供的蛋白质,三是蔬果提供的膳食纤维。
可搁在古代,农民连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都不够,更別说蛋白质了,怎么才能精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