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仿佛记起了小时候的时光,那个时候还是大集体,割稻还是集体活动。
“开镰!”隨著老林叔那独有的沙哑嗓门在田埂上炸开,数十把镰刀齐刷刷出鞘,稻秆断裂时发出清脆的“嚓嚓“声,倒伏的稻穗在地垄上叠成金色的波浪……
只是,再也见不到那时的壮观景象了。
不过,时代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时候的岛上的人,谁会想到再过一二十年,这片田地上又建起了水產食品厂和造船厂,他们再也没有自己的土地了!
“今年收成不错啊,娘,咱们这块地一季能打多少粮食?”陈远航把水壶放下,紧了紧腰带,便要下地。
“等一下再下地!”他娘急忙叫住了他,然后双手合十,念念有词。
无非就是感谢各路神仙的慷慨馈赠,让她们家有了个好收成。
中国人一直被教育著要感恩,感谢神仙,感谢d和政府,感谢这片土地……而唯一忘了感谢的,却也是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
“开镰吧!”他娘和他並排,弯腰,扎住马步,左手反握稻丛,右手的镰刀贴著地皮往前送:“你跟著我学,抓一把,这样轻轻一带,在你身后放倒,很简单的……”
陈远航虽然不是第一次割稻,但显然几十年没干了,非常生疏。
所以,他娘要给他示范一下。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割了两把,陈远航就上手了,但他割的不快。
看他娘割的轻鬆,真的就是“轻轻一带”,就把一丛稻秧割倒,而自己往往要使出很大的劲儿,才把稻丛割倒。
他娘很显然也没有太指望他:“你慢慢割,別著急,能割多少是多少,累了就歇歇……”
说著话,手里的活也没停,径直往前割去。
以前,他爹陈学文身体一直不好,家里的农活基本上都是母亲干,大集体的时候,老爹守著诊所,老娘出门挣工分,后来分田到户后,他爹也是出工出不了力。
常年的劳动让老娘成了一把干活的好手。
等他娘返过来割第二趟的时候,陈远航还在磨磨蹭蹭地往前走,他也想快一点,奈何实力不允许。
不过,陈远航也没有割太久,堂叔陈宣明带著他两个儿子陈远舱和陈远艟过来了,他们的田地就在陈远航家旁边。
3个人只看了一眼,就直接下到陈远航的地里,开始帮他们割稻。
“你们自己家的稻也要割,不用帮我们的忙,我们慢慢割就行!”他娘客气道。
陈宣明看了一眼陈远航:“照你们这种割法,要割到明天去啊?”
这话说的,有点夸张了吧?
陈远航感到自己被深深地鄙视了。
之后,又陆陆续续过来几个人帮他们家割稻,不一会儿,他的田里就聚集了七八个人帮忙割稻。
陈远航和老娘连连表示感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