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诊所都是自负盈亏的,进药肯定要自己出钱。
“娘,咱家还有多少钱?”他娘掌握著家里的財政大权。
他娘反身走进偏房,从里面拿出来一个手绢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沓零零散散的纸幣:“这就是咱家全部的积蓄,要不是你爹走时收了点礼金,还没有这么多钱!”
陈远航数了数,有零有整,112.66块钱。
还不错,还有点家底,陈远航一股脑收起来:“娘,我过两天去城里进点药,这个钱我先用一下!”
“你拿去用吧,家里也不啥钱。要是不够,我把家里晒的蟶乾、鱼露拿去卖了……”
阿嬤和老娘只要天气允许,就会在早上退潮时去赶海,抓一些海鲜卖,挣点油盐钱。
不太值钱的小鱼小虾就会晒一些鱼乾鱼露,贝类也会晒一些,多了就卖,少了就自己下饭。
这点钱肯定不够,不过,他也不想让阿嬤和老娘太操心,那点蟶乾和鱼露也卖不了几个钱。
“够了,够了,不够再说……”
下午,他就去互助村找到了老姚。
“啥,你要把家里的中药都卖给我?你不干了?”老姚吃惊道。
陈远航:“怎么可能不干?主要是我是学西医的,对中医不太了解,不敢开药!你要不要,我按进价给你算便宜点……”
“好说,好说,不用便宜,就按进价吧!”老姚也很敞亮。
现在整个社会都是缺医少药,哪怕中药相对容易搞到,但也不是你想要就有的。
陈远航能把中药转卖给他,也算是帮了他一个忙。
他还觉得陈远航有点傻,中药嘛,按照《赤脚医生手册》上的適应症开不就得了,这有啥难的?
大家都这么搞,就你假清高!
不过,这也是好事儿,陈家不搞中医了,就可以和团结村的老叶商量商量,把中药的价格適当往上提提。
三家诊所其实还是有竞爭关係的。
以前,陈学文活著的时候,那中药的价格让他死死地压著,他们也不敢提价,要不然乡亲们该戳他们的脊梁骨了。
现在嘛,嘿嘿,提价正当时。
陈远航也没想到老姚还有这种想法,知道了也没办法,谁让他不懂中医呢!
此刻,他正乐呵呵地数钱呢!
大半柜子的中药卖了427块钱。
这样,他就有了將近550块钱了。
这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產,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这几天,他通过了解,知道岛上常见病有哪些,列好清单。
写上了又划掉,划掉了又加上,满满两张纸,也不知道能不能搞到,自己的钱够不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