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排小品

看著刘培文一脸忧虑,王扶临笑著解释起来。

“今年一一哦不对,元旦刚过了一一去年其实就有这个打算,去年不是成立了一个国家电视剧製作中心嘛,我马上要调到那边去,那边算是台里一个独立的单位,专门做电视剧。”

“那是好事儿啊!”刘培文这才舒了一口气。

“但是困难还在后面。”王扶临低声说道。

“不瞒你说,作为电视剧导演,我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把咱们国家的这四大名著,用电视剧呈现出来。”

“可是困难很大啊。”

他嘆了口气,继续说道,“我把这个想法跟台里领导提了之后,领导就问我,你觉得这四大名著先拍哪部合適?”

“我就说,《红楼梦》吧?没什么大场面,室內戏多,顶天了建一个大观园,也就够了。”

“然后呢?”刘培文追问。

“然后就是现在啦!”王扶临苦笑道,“从《黎明之前》拍到尾声,我就开始研究筹拍红楼梦的事儿,可是越看越觉得难!”

“不是拍摄难,而是选角难、表演难、剧本难!”

刘培文默然。

王扶临的说法自然没错,前世红楼梦从84年开始筹拍,足足用了四年时间才终於上映,演员光学习培训就用了好几个月。

“所以我想请你来帮忙!”王扶临一脸恳求之色:

“我?怎么帮?”

“你来做红楼梦的编剧,怎么样?”

“那不行!”刘培文严肃地摆了摆手拒绝,

“《红楼梦》这样的小说,研究者眾多,编剧其实並不是单纯的改编小说,更多的是对原著的解读和延伸,这可不是我这种对原著没有研究的人能参与的。”

王扶临显然对刘培文的拒绝早有预料。

“那这样,你来当个顾问,等拍摄有问题的时候,一起过来研究研究、把把关,如何?”

刘培文闻言点头答应。

顾问嘛,掛个名字,摸鱼最开心了。

辞別王扶临,刘培文回到家已经是九点多。

坐在寒冷的书房里,刘培文捧著杯热茶等待屋子热起来。

该写个什么样的本子呢?

思了半天,他眼晴一亮,拿起笔开始刷刷点点。

第二天,刘培文照例是上了半天班,下午请假跑路。

不过今天他是去了人艺。

到了於適之办公室,刘培文讲明了来意。

“找演员上春晚?”於適之笑了,他翻看著小品剧本,“这是好事儿啊!你看看需要谁来演,

我来协调,隨你安排!”

“不一定能上,只是报个节目,我这个本子,就是戏剧小品的长度。”刘培文先是做了一下预期管理,这才开口道:“之前《驴得水》演张一曼那位,还有里面演慈善家的那个胖子,这俩人不错,形象气质都很符合。”

“你说的是松丹丹和梁冠樺?”於適之立刻反应过来,接著打了个电话,安排去找人。

“我看这里面还有一个村长的角色,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这个我倒是没什么想法。”

刘培文之所以写这个本子,就因为他此刻所能想到的喜剧明星里面,唯一能找到人的就是松丹丹,至於剧本里的村长,他確实没想到谁来演。

“朱续怎么样?”於適之问道“他年倒是龄符合,但是形象会不会太严肃啊?”刘培文想像著自己前世看到过的表演,试探问道。

“那不是问题,”於適之自信地答道,“一个演员可能会擅长某种风格,但不能只会演某种风格,朱续在我看来是挺合適的。”

“那行,听您的!”

不一会儿,三位演员到了。

本来松丹丹和梁冠樺最近就没演出,俩年轻人来得飞快。

听说刘培文钦点他们给春晚排节目,俩人眼睛都是眼睛一亮,忙不迭地鞠躬感谢。

“不用谢我,我主要是觉得你们俩形象合適。”刘培文解释道。

过了几分钟,朱续也到了,听於適之解释完,他也是笑著点点头,“刘老师,您这本子我试试看,如果不行您再换人。”

几人来到一个小排练室,梁冠樺主动拿过剧本去复印了。

不一会儿,四个人开始读剧本。

松丹丹被里面的方言设计笑得前仰后合,梁冠樺则是琢磨著自己的形象怎么才能更像懒汉。

“你还用琢磨,你往那一站,嘿!你就是!”松丹丹笑道。

朱续也在一旁点头,“刘老师的眼光不错,小梁这查拉眉毛和微胖身材,要是穿件旧衣裳,確实像是村里的閒汉,就是脸嫩点儿。”

剧情设计里,懒汉的年龄其实是偏大的,

“这没关係,化妆弄老点儿就是了。”梁冠樺连连摆手,生怕刘培文一听把他给换了。

几人熟悉了几遍剧本,开始正式排演。

一开始演出,刘培文就发现於適之看人真准。朱续在其中穿插对话,台词和动作神態拿捏的都很到位。

这才是第一次排练啊!不愧在舞台上磨链出来的。

而一旁担纲主要角色的两个年轻演员,明显適应能力就要差一个档次。

这时候就显示出老带新的作用了,三个人对著剧本,根本不用刘培文参与,朱续就把人物分析和动作教学全给来了一遍,因此进展飞快。

排了一下午,几人磨合得已经非常好,甚至开始根据自己的表演特色调整台词了。

刘培文非常满意,在他看来,如今的表演水平跟他记忆里的小品水平已经相差不大,更何况比原先诞生的时间提早了五年,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作品无疑更有吸引力一些。

晚上刘培文招呼著几人一起去了便宜坊,又约定过两天一起去彩排现场,这才各自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