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文自无不可,交代好相关事宜,就要起身离去。

“你等等,多久没来了,好多事儿还拖著呢!”张德寧把他按在座位上,开始翻抽屉。

“这是两张稿费单,《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单行本现在发行20万册了,后续的印数稿酬一直没来得及给你呢!拖了好久了。”

刘培文伸手接下,两张稿费单加起来不足一千元,不过也算是意外之喜。

“还有一件事儿,”看刘培文想跑,张德寧再次把他按住。

“怎么老有事儿啊?”

“最后一件、最后一件。”张德寧凑过来问道,“那个话剧《驴得水》是你写的吧,我们想把剧本刊发了,你什么想法?”

“稿费也是十块吗?”

“还十块呢?”周燕茹笑著走过来,“明年开始,稿费要涨啦!”

“是嘛?”刘培文喜出望外,“能涨到多少。”

1984年,稿费重新调整,范围变成了6元-20元。

“像你这样的,直接翻倍。”张德寧开口说道,显然他们早已对刘培文的稿酬有了定论。

“二十块钱!涨这么多啊?”

“谁说不是呢!怎么样,剧本拿到我们这儿来发吧。”

周燕茹解释道,“你这几个月不在国內,不知道你那部《驴得水》前一阵子火成什么样了!人艺的演出场场爆满,连演一个半月!燕京日报、文艺报、人民日报,大小报纸连篇累瀆的报导,想不知道都难。”

“也就是你这段时间不在,”张德寧幽幽说道,“不然怎么也得托你找两张票!太难买了。”

“你们评价这么高?”刘培文笑道,“给我讲讲,现场反馈怎么样?”

“別提了!基本上从一开始剧场里笑声就没停过,等到张一曼剪头髮的时候,都有人哭出了声。”张德寧说道。

“最后那一下子撒彩球,你都不知道当时剧场里欢呼成什么样!”周燕茹接著说道,“很多人看话剧看了一辈子,也是头一遭能跟台上產生联繫。”

“现在你別看已经过了演出的时间,群眾对於继续演出这部话剧的呼声还是很高的,加上这部话剧算是个喜剧,喜欢的人更多些,说不定过了年就又要重新排演。”

听著二人的描述,刘培文点头答应了剧本发表的事儿。

《驴得水》计划在84年第三期发表,剧本大约是五万字,如今稿酬提升之后,竟然有千元之多而《燕京人在纽约》则是第二期发表,稿费更是达到了2000元,

离开了燕京文学,刘培文不打算停下脚步,他直接骑著摩托到了朝內166號,朝后楼上走去。

之前香江行之所以能成行,还多亏了当代从中帮忙,如今稿子写出来了,自然是要投桃报李。

何其志见到刘培文的时候,高兴地跳了起来。

“老何你稳重点!”刘培文看著眼前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大哥蹦蹦跳跳,真心害怕他忽然散了架。

“我高兴啊!”何其志笑著说,“去了米国一趟,收穫不小吧?怎么样?有作品了?”

“確实有,在米国写了一部小说,你看看。”

刘培文把《马语者》的稿子掏出来递给何其志。

同样放到他手里的,还有一样款式的派克45飞行家。

其余的几根分別送到了龙时暉、孟委哉、秦朝阳手里。

马语者是个长篇,何其志一时半会还看不完,只说过一两天给消息。

不过一样是按住刘培文不许走。

“《黎明之前》的印数稿酬,这次加印了五十万册!总量足足80万册了。”

“印这么多?卖的完吗?”刘培文有些意外。

“《黎明之前》之前上了央广的小说播讲,增加了不少听眾,小说的销量也跟著涨,前面三十万册早就卖没了。之前社里打听了,听说是电视剧年后就要上映,估计还能再涨一波,所以乾脆直接印五十万!”

何其志的解释倒也合理。

《黎明之前》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他目前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了。

50万册加印的印数稿酬,足有一万两千五百元,刘培文的小金库瞬间又丰盈起来。

“对了,你这刚回来,別忘了去前楼一趟啊!”何其志嘱咐道,“《1942》听说也加印了!”

一个小时之后,抖著手里两张崭新的稿费单,刘培文从人民文学编辑部出来。

《1942》加印20万册,又是四千多到手,《没事儿偷著乐》如今也开始出单行本,首印就是20

万册,也有三千多块。

刘培文算了算,今天这一天他光收稿费单就足足收了两万多块钱,再想想帐户里躺著的外匯券,刘培文愁得直嘬牙子。

这钱,怎么不完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