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这钱怎么不完呢

十二月末,三人收拾停当,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望著无际的海洋,刘培文在心中与所爱的一切轻声道別。

经歷了漫长的旅途,当刘培文再次站在首都国际机场的时候,竟然颇有几分物是人非之感。

其实离开了不过四个月而已。

坐上车,一路晃晃悠悠回到百深处34號,掏钥匙开锁,依旧是庭院深深。

此刻是十二月末,院子里还有些不知何时存留的冰雪,庭院中间的石榴树叶子已经几近掉光,

无人採摘的石榴落了满地,此时已经干缩成黑色的团块。

將门洞下的电闸推上去,刘培文进屋放下行李,挽起袖子,开始收拾四合院內外。

倒座房里的炭还有很多富余,铲了两桶炭,把土暖气烧得烈火熊熊,刘培文从耳房里扛出大扫帚,开始扫院子。

本书首发 看书首选 101 看书网,1?1??????.???超顺畅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一股脑把院子里的枯枝烂叶打扫乾净,又把角落里的冰雪铲起来倒在石榴树下,才算大功告成。

里外里把四合院打扫得乾乾净净,刘培文这才长舒一口气。

此时天色渐渐暗沉,长途奔波又劳累了一天的刘培文饿得够呛,

到厨房一看,什么也没有,只能將就著下了一碗素麵。

稀里糊涂吃完,刘培文抹抹嘴,走到臥室里被子一盖,呼呼大睡。

一觉睡到大天亮。

等到刘培文起床时,已经是中午了。

睡眼悍松地起床,挠了挠杂乱无章的头髮,刘培文感觉自己时差还是没有顛倒回来。

所幸出差的假期还有三四天,刘培文乾脆呆在家里,趁时间充裕,把自己这篇小说写完,

这部描写80年代出国热潮下普通人在米国奋斗、沉沦的故事,脱胎於前世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融合了他在法拉盛等地方陆续採风收穫的一些实际情况,最终用了十万字写完,它就是《燕京人在纽约》。

故事从纽约开篇,从纽约结束,讲述了来米国追寻好日子的王启明在经歷了一系列幻灭、背叛、竞爭、心酸、冷漠的洗礼之后,成为了时代淘金梦的牺牲品完稿这天正好是星期一早晨,刘培文收拾好文稿,跨上摩托去了燕京文学。

六部口的风物依旧,张德寧和周燕茹的笑容也未曾消减。

“你这小子,什么时候从米国回来的?”张德寧本来在埋头改稿子,见到来人是刘培文,不由得有些惊喜。

“前两天回来的,这不是一回来就赶紧过来报到嘛。”刘培文嬉皮笑脸道“德性!”张德寧伸出手,“稿子呢,有没有?”

“不急,我先贿赂贿赂你们!”刘培文从包里抽出两只纸盒分別递给张德寧和周燕茹。

张德寧喜气洋洋地接过来,打开一看,细长的纸盒里躺著一支钢笔。

“这是什么笔?”张德寧好奇道。

刘培文真想接一句这是我装的笔,只可惜场景不合適。

“派克45飞行家,不算贵。”他说道。

这款钢笔是他挑选的回国伴手礼,不锈钢的笔身搭配金色装饰,让这款笔显得实用又不小气。

“真要是贵了,我们还不敢收呢!”张德寧白了一眼,却是珍重地把这件钢笔放了起来。

“稿子总该拿出来了吧?”

刘培文自然是把稿子递上。

“这次写的稿子不长不短,10万字,咱们合適发吗?

“合適!有什么不合適的。”张德寧隨口应著,翻开稿件看了起来。

题目《燕京人在纽约》几个字,瞬间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只翻看完前几页,她抬头看著刘培文,“培文,你这个稿子的立意,是暴露米国的不好?”

刘培文点点头,“现在出国热,很多人其实並不了解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跟没头苍蝇似的衝出去,才发现自己並不能適应外面的社会,往往结局悽惨。我这也算是从小说的视角,尝试让更多人了解实际情况吧。”

“你对米国持批判態度?”张德寧眉问道。

如今国家与米国建交、正处於关係升温的时间段,这样一部批判米国的作品,需要谨慎。

“实话实话,怎么能算批判呢?”刘培文笑了。

张德寧闻言,点了点头,以刘培文如今在国內的影响力,这样的作品至少发表没问题。

而且这样轰动性的选题,恐怕也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討论。

她扭头走向不远处的周燕茹,把稿子递过去。

周燕茹了半小时简略翻看,连连点头,“確实是好作品,只可惜赶不上一月號了,二月號上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