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与风一起离开
“两篇都拿奖?你可真敢想啊!”刘培文吐槽道。
他可能不了解这个时代,但他了解这个社会。
评奖这种事儿,从来都不是唯作品论,更多的是作家与作品相结合的考量。
如果刘培文都有一篇获奖了,另外一篇还要占个名额,別的推荐单位怎么想?
“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周燕茹却是认同了张德寧的假设。
“培文你应该明白,社会影响力都是相辅相成的,《1942》现在什么情况?
书店里都卖断货了!我听清全说,准备直接加印30万册!全国的读者都在看,这种作品对你个人的加成非常高。
“再说了,你这两篇小说,从读者到评论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好评,其他作家的作品都过硬那就算了,如果真有一两篇不如你的,真不怕结果出来,读者们不买帐?
“评委会也是要考虑人民群眾的呼声的。”
听著周燕茹的总结,刘培文不由得畅想了片刻,旋即便把心里的火熄灭了。
“评奖多评一个也不会有奖金,也就这样吧。”
“你这小子!就知道钱!”张德寧隨口道,“再说了,获奖小说还是要出个集子的,按转载稿费大概也能给你千字三块。”
“原来如此!”刘培文高兴了几分,“这还说得过去嘛!”
《甜蜜蜜》的稿费是五百元,在刘培文如今看来已经不算是巨款了,不过能收到稿费,依旧是件开心事。
刘培文最近也发现自己的心態隨著《1942》的发表有所转变,原来特別关注作品的稿费收益,如今却更关心作品的传播情况,读者的评价如何。
想想帐户里躺著的钱,他有几分慨嘆。
果然有了钱,人的追求就变得高尚了起来。
骑上了摩托车,他没有直接回家,今天本来是上班时间,他是专门请假出来的。
趁这个机会,他还打算去一趟对外部门打听打听何晴的消息。
自从接了翻译的活儿,这姑娘怎么没了消息呢?
一路骑到朝阳门大街225號,抬眼是一大片不算高耸的白色建筑,典型的苏俄风格。
到这种单位总是格外麻烦,好在刘培文提前准备了个介绍信,这才得以进门。
在一楼说明来意,工作人员拨了个內部电话。
不一会儿,一个女子的身影匆匆走下楼来。
“你是?”刘培文看著眼前的女子,感觉好像从哪见过,但又想不起来。
“我是周倩!你就是刘培文吧!大作家!”女子看起来颇为青春漂亮,一身工作服却也显露出几分英气。
“咱们见过吗?”刘培文疑惑道。
周倩见刘培文一脸懵,笑了笑提醒:“那天广播大厦,何晴在门口等我来著!”
“哦!是你啊!”刘培文当时远远看到一个黄色连衣裙,脸都没看清就跑了“吶,这是何晴让我交给你的翻译稿,我这几天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去找你呢!”
当面是自己喜欢的作家,周倩倒是笑语盈盈。
“怎么让你交给我?何晴呢?”刘培文立刻抓住了她话中的要点。
“她呀,被分配到国外去了。”周倩解释道。
原来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这俩姑娘都分配到了对外部门。
到了单位之后,並不会直接安排到某一岗位,而是先轮岗培训,等到几个月过去,单位里对这些新人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再进一步分配工作。
“国外?”刘培文有些意外,“哪个国家?”
“这个呀,你就自己看吧!”周倩把稿子交给刘培文。
刘培文双手接过厚厚的稿件,才发现中间还夹著一封信。
“对了!给我签个名吧,大作家!”周倩眨眨眼,掏出一本不知藏在哪里的《1942》。
刘培文自无不可,瀟洒写下“读史使人明志”几个字,又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递还过来。
带著自己根本看不懂的稿子,他几番打听,才终於送到山崎一郎的手上。
等回到百深处,已经是傍晚了。
冬天的夜总是来得格外的早,窗外的冷风开始渐次呼啸。
躲在书房里看著手里的书信,刘培文忽然发现,当某些难忘的闪光被记起,
斯人已乘风离去。
“米国啊,米国。”刘培文喃喃自语。
想著那个微风拂起发梢的夏日午后,他忽然有了几分怀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