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意见出来了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文协以茅盾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金,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这个专为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设立的奖项,规定三年评选一次。第一届今年刚颁完奖,下次评选颁奖要等到1985年了。
几人感慨了一番,张德寧终於想起刘培文来是要干嘛,於是又带著消息跑了趟主编办公室。
不知过了多久,张德寧终於迴转。
看到刘培文期待的目光,张德寧笑著点了点头。
“也不知道你这小子走了什么运,我刚一开口,主编就同意了。”
不过事情突然,燕京文学已经来不及调整版面了,《甜蜜蜜》大约要在一月號发出。
得到了肯定的消息,一桩心事放下,刘培文骑著摩托,突突突离开了。
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此时,文艺报的主编办公室里,瀰漫的烟雾已经快把整个屋子填满。
看著两个焦虑地在办公室里步、不停抽菸的副主编,冯木再次开口问道“现在我知道的消息就是这样,你们想想吧,应该怎么办?”
说起来,当初冯木与他们的观点並不相同,只可惜有更高层的领导认为现代派应该被批评,所以这俩副主编居然也不顾自己的劝阻就开干了。他还不好劝阻。
自从“关於现代派的通信”之后,冯木其实就看淡了,这边劝不住,那边也压不住,我还能怎么样?
看著眼前这俩人不说话,他张口问道,“刘希成人呢?拉出来抓紧写道歉信吧。”
“他现在情绪很不稳定,听说在家砸东西呢。”对面俩人不知谁回答了一句,也没下文了。
“不行!我再去找领导问问!”其中一个副主编掐灭了菸捲,咬咬牙说道。
跟冯木告罪一句,他扭头出了办公室。另一位乾脆没说话,跟著走了。
冯木有些想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看这两个人跟热锅上的蚂蚁没什么区別,
病急乱投医!
找领导?能比看稿子的领导还大?不过是求个安慰罢了。
看著屋子里依旧漂浮著的烟气,他扭头推开了窗户,冷风吹了进来,他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这个编辑部,怕是要散了。
“所以说,文艺报这个班子是彻底拆没了?”刘培文好奇地问道。
12月底的一个午后,刘培文舒服地窝在沙发里,捧著一个塘瓷缸子,里面是热腾腾的红茶。
这楼房確实不错。
中午他受王蒙的邀请,到他家中参与一次家宴,李拓、邓有梅等好几位当时参会的人都在,只是缺了章广年、高行建等人。
此时已经是饭后,大家撤了席,各自在屋子里找舒服的地方坐下,喝著茶,
隨意聊著最近的变化。
王濛点了点头,嘆了口气,“冯木这次算是平白无故受了影响啊。”
“《文艺报》改成报纸形式、冯木去编《中国作家》;副主编唐印安排到了到文讲所;刘锡诚那傢伙去了民间文学研究会,喷喷,文艺报的主要骨干这是一次性都拆没了啊。”李拓著手指头盘点道。
“还不止是这样。”
王濛环顾在座的眾人,低声说道,“章广年其实也是受了批评,差点辞了职。”
“啊?”邓有梅有些意外,“培文这次贏得这么漂亮,就连都评价这么高,怎么还会受到批评?”
“问题就在这里,”王濛分析道。
“虽说培文这次弄得声势很大,作品也是万中无一,可这並不能改变把学术討论变成赌斗这种任性做法的错误之处。”
“所以呢?怎么不批评我?”刘培文好奇道。
“你小子,得了便宜卖乖!”王濛笑道,“你太年轻了,年轻人嘛,书生意气!这会儿不会有人批评你的。”
“倒是章广年,在很多领导同志眼里,一方面是他的態度跟很多老同志的意见相左,另一方面也是认为他作为文协的领导,在工作中偏一方有失偏颇。”
“这也叫有失偏颇?”李拓有些不忿,“支持正確的事情,也叫有失偏颇?”
“不能这么想,”王濛摇摇头。
“其他同志的意见跟我们的意见,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大家都觉得文艺发展需要新的方向,需要改,但是怎么改,步子多大,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3
“儘管我们对於现代派的想法主要是在技法上,可很多人却有可能有样学样,进一步扩大延伸,说不定真的学出西方的那些弊病来,客观讲,这也是被批评的原因之一。”
“那现在是怎么样?老章要下来?”邓有梅问道。
“那不会,文协还是他做领导,只不过不会再兼任人民文学的主编了,他找我谈过,希望我去担任主编。”
眾人自然是一阵恭喜。
“另外就是,无论如何,现代派这三个字不能再提了。”王濛耸耸肩。
“什么意思?大家白干一场?”李拓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
从“关於现代派的通信”开始,他已经与现代派这个词深深的绑定在了一起,乍一听有些难以接受。
刘培文却明白了王濛的意思,不让提“这三个字”,那就换几个字唄。
我穿上马申,別人就不认识我了?
“这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啊!”刘培文笑道,“改个名字就放行了唄?”
李拓听到这里,也恍然明白过来,有些汕汕地笑了笑坐下。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王濛点点头,“就是还不知道换个什么提法合適。”
刘培文听到这里,才恍然明白,为什么前世八十年代中后期,当代文坛忽然涌现了一大批的新名词,而且都是此前从未流行过的。
敢情当时也是穿上马甲冒出来的?
想到这里,他忽然会心一笑。
一旁的邓有梅眨了眨眼,“培文你笑什么?想出什么好名字了?”
“有一个名字,我觉得很合適,足够笼统,又能表达概念。”
“哦?说说?”
此刻屋子里的人都被他吊起了胃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