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有事我真上
第二天一大早,石守信没有等来王沈的报复,却是等来了司马攸,以及他麾下的一千禁军。
根据司马昭的“建议”,司马攸和新婚妻子贾褒,要前往泰山郡看望王元姬和羊徽瑜。毕竟,新媳妇总要见“婆婆”,这场来回倒腾的婚姻真不容易,就连王元姬都不知道司马攸骤然就结婚了。
这场出行是司马昭临时安排的,考虑到司马攸到泰山郡的时候,估计王元姬已经跟羊徽瑜谈好了,到时候司马攸正好把王元姬接回洛阳。
或者把两人都接回洛阳。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司马昭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跟司马炎近期的举动无不关系。近期朝局因为司马攸大婚而动荡,司马昭希望司马攸能暂时离开洛阳,不要兄弟两个互相看不顺眼。
此举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司马攸不在洛阳,就笼络不到朝廷的人才。但这个时候司马炎却是在大肆招兵买马,收罗羽翼。司马昭当然不瞎,可是也没有阻止或者警告。
他想做什么,简直是不言自明,就差没把“司马炎顶我的位”写在脸上了。
一千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洛阳出发,来到荥阳西南面的“大索城”。此时大索城外有渡口,可以乘船,走济水到定陶歇脚,补给粮秣,然后进入“大泽”,也就是后来朝代的“大野泽”。
经过大泽向东北走,抵达东平国地界后,石守信便要与司马攸分开走了。
石守信继续走水路,沿着济水过历城(济南),抵达乐安国郡治高苑城后,陆路向东,前往临淄。
而司马攸则是走汶水直接到奉高县下船。
为了避嫌,石守信并不会前往泰山郡,有司马攸同路就更不会去了。
洛阳到荥阳这一段没有水路,石守信和司马攸都是骑马,根本没有坐下来交谈的机会。一直等到队伍抵达了大索城,辎重和部分人员才能上船,大部队依旧是需要陆上行军。
某个漕船上,石守信和司马攸二人对坐,正在下五子棋。
忽然,前面的船搁浅了,后面的船又撞上前面船,顿时里里外外一片叫嚷。
司马攸叹了口气道:“战乱不休,河道疏于管理,某些地方水流湍急,有的地方却是淤塞已久。漕运时通时不通的,什么时候到个头啊。”
这不是船队第一次搁浅了,司马攸虽然并不心急,但依旧是为这样的状况感觉担忧。
“桃符且稍候,我去安排人疏通河道。”
石守信对司马攸作揖行礼,让船靠岸。他到岸边后,派人骑马去后面走得慢的队伍里面传信,让他们快点走,到前方来疏通一下河道,让漕船可以勉强通过。
交待完这些事情之后,石守信这才重新上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沿途走来,河道两岸,恍若豺狼虎豹出没的丛林。过往的官道两旁,草已经长得比人还高了。”
石守信感慨道。
在洛阳的时候,总觉得人还挺多的。然后一过荥阳,往山东方向走,路也变得越来越“野”了。
人口稀少是肉眼可见的事情,而且多年战乱,导致经济区域化,商业断绝。自然而然的,什么河道啊,官道啊,也都顾不过来了。
“天下未定,有此模样也不稀奇。待灭掉吴国后,百姓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司马攸叹息说道。
石守信淡然一笑,没有接茬。他对司马攸客套了几句,随即下船来到另外一艘船上。
这艘船上的某个船舱内,卫琇正躺在软塌上,刚刚喝了药,眼睛睁大看着船舱的棚子,上面有一些细密的孔洞,阳光照在她身上,形成了许多光亮的斑点。
“这船舱好啊,晴天赏月,雨天接水。”
石守信坐到床边,看着眼睛微闭,睫毛却在不停抖动的卫琇说道。
“阿,阿郎……妾,妾快不行了,你抱抱我吧。”
卫琇侧过头,一副气若游丝的样子,只是红润的面颊出卖了她。
“我看你生病是假的,无聊才是真的。”
石守信捏了捏卫琇的手调笑道。
“那可不是无聊嘛。”
卫琇一边说一边坐起身,一把拽住他的胳膊,把头凑过来挨着,轻声抱怨道:
“我吃的是调养身体的温药,现在感觉好得很,就是没什么事做。”
石守信亲了下她的脸,却没有说什么。
“阿郎是有心事啊。”
卫琇小声问道。
“一路上看到良田变成了荒野,谁也高兴不起来。
临淄那边虽然不至于如此,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石守信叹息道。
青州和徐州虽然不是最前线,却是往淮南调兵的兵员地,经常抽调人马过去干杂活。
“阿郎,你说,这天下以后会不会又乱起来啊。”
卫琇忽然问了一句看似没头没脑的话。
石守信心中一惊,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反问道:“何以见得?”
“明摆着啊,王浚这样的人,现在还是个半大孩子。等二十年后,他不就到了主政一方的年纪了吗?
他现在就欺男霸女只是没有本钱才被人教训,二十年后等他有本钱了,岂不是为所欲为?
既然已经有一个王浚了,焉知天下没有一百个,一千个王浚?
天下又怎么可能不乱?”
趁着四下无人,卫琇说了些很大胆的话。
这个时代,天龙人即便是在路边野合,当着外人的面脱光衣服和女眷亲热,也是雅事,一点都不大胆。
可是类似卫琇刚刚说的那些话,却是禁忌之语,得非常信任才能说得出口。
在这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淫乱放荡的时代,人人都戴着面具生活。
对别人开口说实话,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以后这样的话,跟我说说也就罢了。要是让外人听到了,指不定又是一大堆麻烦事。
知道了吗,万户侯夫人。”
石守信虎着脸告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