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赵德秀是微服出行,故事先未告知李处耘。

自李氏与皇室定亲后,一向豪爽的赵匡胤,为李氏重新安排了一座气派的府邸。

仆人,金银,这些更是赏赐不绝。

门房得知门外等候的人是何身份后,吓得连忙入内通禀。

不一会儿李府的中门大开,李处耘的身影从府内急忙走出。

因知道赵德秀微服之意,李处耘并未当众行礼,在将赵德秀迎入府内方才致歉道:

“太原郡王莅临,臣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谨慎的李处耘,恪守着上下礼节。

而在私下里,赵德秀并不希望李处耘与他太过生分。

“今日既是微服,那就当论私。

论私我当向丈人行子侄之礼。”

说着赵德秀就对李处耘行了一礼。

李处耘拗不过赵德秀,只好无奈的受了这礼。

接着李处耘就将赵德秀引向书房。

书房是隐私性很强的会客场所,李处耘深知赵德秀来访,定是有要事相商的。

在进入书房各自入座后,赵德秀率先说道:

“用不了多少时间,陛下就会在潞州进行改制一事。

我会向陛下建言,潞州一地主官由丈人担任。”

接着赵德秀将潞州改制的主要内容都告知给了李处耘。

听完赵德秀的话后,李处耘陷入了沉思中。

自归朝后,咨议省的设立就让朝中许多人嗅到了一些新政的气息。

可之前朝中鲜有人知晓,新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当得知新政的冰山一角后,李处耘沉思的同时,心中不免暗惊:

一州之地,何须三司?

有可能,这三司的最终归属,并不在于州。

察觉到李处耘脸上的思索之色后,赵德秀脸上露出笑意。

尽管他的妻家势力,远远不如符氏,然好在李处耘是一文武双全之辈。

只要李处耘有能力,随着他在朝中声望的不断提升,让李氏成为第二个符氏并非难事。

今日能来寻李处耘,赵德秀自然是信任他的,有些事但说无妨。

“我朝沿袭唐制,全国各地以“道”为主要行政区域划分。

然经过百年藩镇之乱,全国各道的存在,已成为节度使攫取地方权力的根基。

道与节度使,几成共生之态。

正所谓不破不立,欲想根治节度使专权地方之弊病,废道一事势在必行。

有废必有立。

来日的“立”,全在这一次潞州改制中。

吾有心革新天下,还望丈人能倾心相助。”

新政的发起者是赵匡胤,但赵德秀可以成为主导者之一。

“革新天下”一言,对他来说算不上托大。

赵德秀深知既是改革,就定然会遇到阻力。

有着掌握军权的赵匡胤支持,明面上改制一事可能反对的人会不多。

但背地里,并非如此。

因新政一事,一定会遭到以符彦卿为首的地方实权派暗中不少阻扰。

而比历史上更为健康的新政,能否在潞州顺利施行取得成果,潞州主官要发挥的作用就很关键。

这便是赵德秀想要李处耘成为潞州主官的原因。

意识到赵德秀对这件事的重视后,李处耘连拱手言道:

“郡王放心,臣定会尽心竭力,不让宵小之辈扰乱新政。”

得到了李处耘的承诺后,赵德秀脸上露出了笑意。

当大事商议完毕后,心中还惦念着一件私事的赵德秀不由问道:

“请问丈人,杜若何在?”

赵德秀此问一出,李处耘愣了愣。

在李处耘的印象中,赵德秀一直是一位心怀大志的人。

怎的会突然惦记起男女之情了?

可心怀大志,不代表就要不近七情六欲。

短暂的一愣后,李处耘连轻咳几声,随后起身道:

“吾这就带郡王前去。”

赵德秀摸了摸怀中的礼物,就起身跟上了李处耘。

不久后,李处耘就将赵德秀带至了一处幽深的院落外。

意识到赵德秀可能有些私密话,李处耘识趣的站在了院门外。

“这处院落是臣一家搬来后,杜若亲自选的。

她应当就在院中,郡王入内就是。”

李处耘的话,让赵德秀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他便转身进入了院落中。

在院门轻开时,赵德昭还想跟着进去,却被赵德秀嫌弃的一把推开。

望着身影没入院门中的赵德秀,李处耘不禁想起他年轻时与妻子的初次相会。

年轻真好呀!

身穿白襦裙的少女立在杏树下,目光呆呆的望着树上的杏叶。

因过于入神,她丝毫未察觉到背后正缓步靠近的赵德秀。

“你很喜欢杏树吗?”

突如其来的一声询问,引起了少女的回眸。

在看到身后的人是赵德秀后,李杜若就如一受惊的鸟儿般,将头微微低下。

她的视线落在自己交握的指尖上,指尖上丝帕的边角被捏出波澜。

“殿,殿下,你怎么会来此。”

问出这句话后,李杜若就不再言语。

“前日入宫向母后请安,母后话语中谈到了你,我就想着闲暇时间来看看你。”

说完这句话后,李杜若就抬起眼眸看向赵德秀。

在这时,赵德秀从怀中取出一支被锦绣包裹的物件。

当展开后,一支做工精细的鸾钗便出现在李杜若的眼中。

望着那支制作精美的鸾钗,赵德秀说道:

“这一支鸾钗,是孝惠皇后所留。

她病逝前曾嘱咐,要我将这支鸾钗亲手交到我的未来妻子手中。”

赵德秀的这番话,让李杜若对眼中的这支鸾钗无比重视起来。

接着还不等李杜若反应过来,赵德秀就主动抓起她的手,将鸾钗放至她手中。

感受着手上传来的温度,李杜若脸上的红晕越来越盛。

今日是她与赵德秀第一次正式见面。

赵德秀身为后世人,自然不会不好意思,然李杜若就不一样了。

在将鸾钗交到李杜若手中后,赵德秀还想说些什么,这时院外却传来一阵高呼:

“郡王,陛下有事相召。”

一听这话,赵德秀就将想说的话暂时压在心中。

“大婚之日,记得带上这支鸾钗。”

说完后,赵德秀放下手中的柔软,赶忙朝外走去。

微风拂过,几片落叶落在了李杜若微微踮起的脚尖上。

踮脚相望,那道身影已消失在院门外。

今天家中台风大雨刚停,我帮家里收拾下,月票加更在明日,明日有三章。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