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成功解决(6000字)
马小斌將信將疑。
这时,会计在旁边帮腔:“小斌,人家胡师傅是老师傅了,懂行,你昨天不还说车间那台绕线机老卡壳,主任骂你吗?让胡师傅给瞅瞅唄?又不收钱。“
提到烦心事,马小斌脸色更难看了,但也有些心动,那台老掉牙的绕线机確实让他吃足了苦头,他犹豫了一下:“那——行吧,去看看,不过说好,弄不好別赖我。“
胡明远適时地拿出那个半导体收音机,苦笑著对会计说:“大妹子,顺便麻烦你个事,我这收音机,路上顛簸的,有点接触不良,时响时不响,你看厂里有没有懂这个的师傅,或者工具啥的,
借我用用,我自己捣鼓捣鼓?听个新闻解闷。“
他表现得像个手痒的老师傅,隨身带个坏收音机很合理。
会计自然满口答应,把收音机接过去:“行啊,放我这,我找人帮你看看。“
她只当是顺手人情。
一行人来到嘈杂的车间。
那台老旧的绕线机果然在罢工。
胡明远围著机器转了两圈,这里敲敲,那里听听,又问了马小斌几个操作中的现象,心里基本有了谱。
他让马小斌找来工具,拆开外壳,里面满是油污和飞絮。
胡明远熟练地清理了几个关键触点,调整了一个传动齿轮的间隙,又紧了紧鬆动的皮带轮。
“试试看。”胡明远抹了把汗。
马小斌半信半疑地启动机器。
嗡——
机器运转起来,虽然还有噪音,但不再卡顿,走线顺畅了!
“嘿,神了!”马小斌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胡师傅,您真有两下子!”
“老机器,小毛病,主要是保养不到位,积灰太多卡住了。”胡明远谦虚地摆摆手,“你按照我刚才清理的几个点,定期弄弄,能好不少,不过这机器確实太老了,关键部件磨损厉害,想彻底好用,得大修或者换新。“
“唉,厂里哪有钱换新的。”马小斌又蔫了。
陈光明这时才不经意地开口:“小马师傅是高中毕业吧?有文化,窝在这摆弄老机器是有点屈才了。”
“我们厂在浙南,新建的皮鞋厂、製衣厂,都需要懂机器、有文化的年轻人去学技术、搞管理,那边发展快,机会也多。”他拋出诱饵,观察著马小斌的反应。
果然,马小斌眼睛瞬间亮了,但隨即又黯淡下去:“浙南——太远了。“
他更想留在父母身边,在霞浦县城找个好工作。
陈光明话锋一转,仿佛刚想起来:“哦对了,说到技术,刚才胡师傅那收音机,不是有点毛病吗?”
“我记得胡师傅提过一嘴,好像是里面一个老型號的三极体还是啥的接触不良?霞浦县城应该有无线电修理部吧?“
“小马师傅你熟县城,知道哪家技术靠谱、配件全吗?要不麻烦你跑一趟?帮胡师傅把收音机修好,省得他老惦记,费用我们出,再请你吃个饭,顺便也跟你打听打听霞浦县城的风土人情。“
说著,他自然地掏出十块钱和一包刚买的大前门,塞到马小斌手里。
马小斌捏著钱和烟,又想到刚才胡明远露的那手真本事,修好了让他头疼的机器,再联想到陈光明提到的浙南工厂的机会和发展,心里活动开了。
去县城跑一趟,既能还个人情,又能跟这些有门路的浙南老板搭上关係,打听打听县城的工作机会,似乎很划算。
“行!包在我身上,县城为民无线电修理部的张师傅技术最好,我跟他熟!”马小斌拍著胸脯应下,脸上有了光彩。
看著马小斌兴冲冲地拿著收音机离开工厂去县城,陈光明和胡明远对视一眼,知道第一步棋走对了。
接下去,马小斌应该也会顺便回去一趟,聪明人肯定知道他要做什么。
不过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他必须做好准备。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步。
既然知道马小斌要找工作,他肯定要把事情办妥。
只要他的供销总站能够建起来,这现成的工作不就来了吗?他完全可以把马小斌安排到自己的厂里。
这样既可以和马科长搭上线,本身马小斌也是个有潜力的年轻人,值得进行投资,之后马小斌甚至有可能成为供销总站的中坚力量。
將一切都安排好后,他们没有在镇上多留,告別了会计,立刻返回县城工地。
第二天下午,陈光明和余安再次来到计委基建计划科门口。
这一次,他们没有贸然进去,而是“恰好”在楼道里“偶遇”了正要出门的马科长。
“马科长,您好!”陈光明立刻迎上去,笑容满面,“真巧啊,昨天填的申报表和一些补充材料,我们整理好了,正想给您送来。“
他把一个更厚的文件袋递过去。
马科长看到陈光明,眉头习惯性地要皱起,但这次,陈光明敏锐地捕捉到他眼神深处的一丝微妙变化,少了些冷漠,多了点不易察觉的审视,甚至一丝极淡的缓和?
“嗯,放办公室吧。”马科长语气依旧平淡,但接过文件袋的动作似乎没那么生硬了。
陈光明没有纠缠,笑著说:“好嘞,我们放您桌上。对了,马科长,昨天遇到贵公子了,小伙子挺精神,有文化,在镇上厂子可惜了,我们胡师傅还帮他看了看厂里的机器。“
他点到为止,绝口不提帮忙找工作的事,更不提收音机。
马科长脚步顿了一下,深深看了陈光明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包含了惊讶、探究,还有一丝——瞭然?
他没说话,只是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拿著文件袋转身进了办公室。
这一次,陈光明没有离开,而是和余安在计委楼下的树荫里耐心等待。
时间仿佛过得特別慢。
余安焦急地踱步,陈光明则靠著一棵树,闭目养神,但耳朵时刻捕捉著楼上的动静。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那个年轻的办事员匆匆跑下楼,四处张望,看到陈光明,立刻喊道:“陈光明,陈光明同志在吗?“
陈光明立刻睁开眼:“在,同志,什么事?“
“马科长让你上去一趟!”年轻办事员语气急促。
陈光明和余安三步並作两步衝上楼。
马科长的办公室门开著。
他坐在桌后,陈光明昨天递上的厚厚一摞申报材料放在一边,而他手里拿著的,正是那份《废弃盐场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和光明製衣厂的执照复印件,还有那张画著供销总站雏形的草稿图。
“陈老板。”马科长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严肃的表情,但眼神里的冰似乎融化了一些,“你们这个项目,收购霞浦海產外销,思路是对头的,镇里也支持,作为乡镇企业下属项目,
在盘活閒置土地上,也有一定示范意义。“
陈光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屏住呼吸听著。
“不过。”马科长话锋一转,“滩涂用地性质特殊,环保风险需要高度重视,你们在后续手续里必须重点说明防护措施。“
“另外,项目投资规模、用工计划、对地方税收的预期贡献,这些数据在你们的申报表里填得还比较粗,需要进一步细化、核实。“
陈光明立刻保证:“马科长您说的对,我们马上补充细化,环保措施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要求来,用工优先考虑本地人,贡献方面,我们有信心!”
马科长点点头,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盖著计委公章的回执单,在上面快速写了几行字,签上自己的名字:“基於地方镇政府的支持意向和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计委同意受理你们的项目申报。“
“这是《项目申报受理回执》,你们凭此回执,可以去环保、城建等部门继续办理后续手续,
后续需要补充的材料和最终审批意见,我们会按流程通知你们。“
一张薄薄的纸,此刻重逾千斤。
陈光明双手接过那张盖著红印的回执,指尖都有些颤抖:“谢谢马科长,太感谢您了,我们一定儘快补全材料!”
“抓紧时间吧。”马科长挥挥手,又低下头看文件,恢復了那副严肃面孔,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发生。
但陈光明知道,最关键的一关,闯过去了。
这张回执,就是给王科长看的“实质性进展”,也是叩开环保、城建大门的敲门砖!
拿到计委受理回执的消息像一阵强心剂,瞬间传遍了整个团队,这最难的一关终干是解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