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同乡互助会(6000字)

得到消息后,陈光明开始安排。

点头镇的大单,陈光明让林正亲自去谈,给了个薄利多销的折扣价,並承诺下次送货上门。

白琳镇新出现的仿品,余安立刻带人过去摸底,拍照取证。

磻溪茶厂的劳保鞋需求被重点標註,陈光明指示厂里研究改进现有劳保鞋鞋垫舒適度o

至於管阳李麻子和那个神秘“干部”的密谋,则成了陈光明心头最警惕的一根刺,这绝非孤立事件。

很快,这根刺就狠狠扎了过来。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林正急匆匆找到正在码头查看一批新到pvc粒料的陈光明,脸色铁青:“光明哥,出事了,菜头哥从乐清打来电话,永兴皮塑厂那帮孙子,把黑手伸到闽省了。”

“他们在福鼎周边几个镇子,也铺开了仿冒的永兴牌』注塑鞋,样子几乎照抄我们的,价格低一毛五到两毛,还派人到处散播谣言,说我们光明牌在温州因为偷工减料被工商查了,快倒闭了,卖的是库存次品!“

“有些不明就里的分销点和代销店,开始动摇,打电话来问情况了,菜头哥还说,他打听到永兴的老板吴德彪最近亲自来了闽东,跟本地一些地头蛇勾搭上了,摆明了要在我们的新地盘上打价格战、砸我们的牌子!”

陈光明眼神骤然一冷。

阴魂不散的永兴厂!

正面竞爭玩不过,就玩这种下三滥的仿冒加造谣!

他瞬间明白了管阳货郎听到的“料子再薄点”、“压价”、“搞垮姓陈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想趁著他在闽省根基未稳,用低价劣质货和谣言,双管齐下,扰乱市场,动摇军心!

“乱放屁!”旁边的余安也很生气,“光明哥,咱不能干看著,得告他们,像在乐清那样!”

“告,当然要告,材料你马上准备,乐清那份现成的底子,加上菜头哥新的证据,还有我们货郎在白琳拍到的鞋照片,一起整理好,立刻向工商部门投诉!”陈光明语速极快,条理清晰。

“但这需要时间,他们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谣言扩散的速度,比工商办案快十倍,等处罚下来,市场可能已经被劣幣搅乱了,我们得立刻反击,就在这山野之间,在他们谣言传播最广的地方,用最快的速度,把光明』的招牌擦得更亮,让老百姓自己看清真假好坏!“

他猛地看向一直跟在身边的林正:“阿正,你亲自去,把店里所有库存的童款注塑鞋,还有新到的那批加了透气孔、更轻便的改良款凉鞋,全部带上。“

“再带上几个嘴皮子最利索、对產品最熟悉的伙计,跟著我们的货郎,下村,重点去永兴仿货出现的地方,去谣言传得最凶的村子!”

“怎么做?”林正挺直腰板。

“现场砸!”陈光明斩钉截铁,“找那些买了永兴仿货、穿了没两天就开胶断底的老乡,带上锤子,当著全村人的面,把他们那双破鞋砸烂,让大家看看里面用的是啥垃圾料子,再把我们的鞋,用同样的锤子,同样的力气砸,让大家听听声音,看看纹丝不动的质量!”

他拿起一双光明牌的劳保鞋,重重顿在地上,鞋底发出沉闷结实的声响。

(请记住 101 看书网藏书多,101????????????.??????隨时享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当场比!”他拿起一双永兴仿货,菜头哥之前寄来的样品和一双光明正品,指著关键部位,“把两双鞋摆一起,掰鞋底,扯鞋帮,抠线头,让乡亲们自己上手摸,自己看,看谁的硬,谁的软,谁的线密,谁的线稀,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放开修!”陈光明最后强调,“告诉所有乡亲,只要是光明牌的鞋,不管是不是在我们货郎这里买的,只要是真货,出了问题,三个月內,无条件维修。”

“修不好,换新的,让我们的货郎,把修理工具和备用配件都带上,当场修,修给他们看,让所有人知道,买光明的鞋,买的是个长久放心!”

“明白!”林正热血沸腾,用力点头。

“还有!”陈光明叫住他,“发动我们所有的货郎,他们天天在村里跑,人头熟,让他们把永兴造谣、卖劣质鞋坑人的事,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给乡亲们听。“

“告诉他们,永兴的老板,就是以前在温州搞代工联盟、用烂料坑人、最后被工商罚得差点倒闭的那个,他跑到闽省,换了个牌子,还是干坑人的老本行,把真相,用最快的速度,插到每一个山坳里去!”

反击的风暴在山野间骤然颳起。

林正带著精锐小队,跟著熟悉路径的周大山等货郎,精准地插入那些被永兴仿货和谣言污染的区域。

在管阳镇李麻子家附近的一个大村,村口的晒穀场成了临时擂台。

一个穿著崭新“永兴”凉鞋却苦著脸的汉子被请到中间,他的鞋帮昨天挑水时裂开了大口子。

林正当眾抢起锤子,几下就把那双仿货砸得四分五裂,露出里面发泡不均匀、掺著杂质的劣质鞋底碎片。

“大家看,这就是永兴的鞋,一锤子就散架!”林正举起光明牌的登山款凉鞋,同样几锤下去,鞋底只留下几道浅浅的白印,纹丝不动。

人群譁然。

在另一个被谣言困扰的村子,货郎们支起简陋的修理摊。

个老爷拿著穿了不到半个就开胶的仿品来碰运。

货郎老刘一看:“大爷,这不是咱光明的鞋,不过,您要是信得过,我给您粘粘,不收钱,您再看看咱光明的鞋,这胶,这线!”

他利索地处理著那双破鞋,同时拿出光明鞋,让老人自己比较那厚实的鞋底和密实的针脚。

旁边围观的人议论纷纷:“看看,还是光明的实在!”

“家这货郎,修別家的鞋都不收钱,仁义!”

“听说那永兴的老板在温州就是坑货!”

周大山更是充分发挥了货郎的优势。

他挑著担子,走到哪里,就把吴德彪在温州搞代工联盟坑人、被陈光明用注塑鞋打得落流水、现在又跑到闽省换马甲继续坑人的光辉事跡,用最接地气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给歇脚喝茶的乡亲们听。

“那吴老板啊,心黑得很,在温州就用烂料子糊弄人,害得好多老实巴交的作坊主血本无归,现在看我们陈老板在闽省生意好了,眼红了,又来这套,大傢伙可擦亮眼,別被他那便宜一毛两毛的鬼话骗了,买双破鞋穿两天就坏,算下来更亏,光明的鞋贵点,但经穿啊,家陈老板说了,三个月內,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换,这才叫买卖!”

货郎们成了最活跃的“真相传播员”和“品牌代言人”。

他们挑著沉甸甸的“光明”担子,走遍了仿货渗透的村落。

每一次现场砸鞋对比,每一次免费修理展示,每一次绘声绘色的劣跡史,都像一把把锋利的锄头。

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和货郎们走家串户的诚恳解释面前,冰消瓦解。

而光明牌“质量硬、售后强、老板仁义”的口碑,如同春风,隨著货郎们的足跡,迅速吹绿了闽东的山野。

这场由货郎点燃並主导的反击战,效果立竿见影。

那些原本被低价和谣言动摇的分销点,很快收到了来自村镇的反馈。

老百姓点名要光明牌,不要永兴货。

短短半个月,永兴仿货在福鼎周边乡镇的销售几平停滯,对方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这天傍晚,陈光明再次来到直销店后院。

货郎们基本都已归巢,正热闹地交流著一天的见闻和收穫。

周大山拿著一个用旧布包著的小本子,郑重地递给陈光明:“陈老板,这是我们几个这两天特意记下来的,您看看,点头、白琳、磻溪、还有更远的柘荣那边,哪些村子大概有多少户人家,哪些日子赶集人多,哪些地方特別缺哪种货,还有我们还画了几个地方,觉得要是能设个固定的小代销点,哪怕就一个小柜檯,由村里可靠的人看著,我们货郎定期去补货,生意肯定更好。”

陈光明翻开那本子。

上面是歪歪扭扭却极其认真的字跡和简单却清晰的线路图。

这不是一本帐册,这是一幅闽省乡镇商业地图!

是最接地气、最鲜活的市场情报!

他合上本子,看著眼前这群皮肤黝黑、眼神却充满干劲的温州老乡,心中涌动著难以言喻的讚赏。

他们不再是当初那群在樟树下茫然无措的流浪货郎。

他拍了拍周大山的肩膀,“大山,就按你说的做。”

他环视眾人,朗声道:“货郎代销点?好主意!我看可行,就按你们摸排的情况,选几个中心村,先试点,试点成功,立刻铺开,你们觉得哪个村合適,哪个村民可靠,大胆推荐,以后,你们不仅是街串巷的货郎,更是我们光明牌在闽地乡镇的区域经理。”

“区域经理?”

货郎们面面相覷,对这个新词感到陌生又新奇,但陈老板话语里的那份看重和信任,让他们胸膛发热。

旁边的几个货郎也咧开嘴,露出白牙,互相拍打著肩膀,压抑的低语变成了激动的议论。

就在这时,前店传来一阵喧譁,夹杂著几声急切而熟悉的甌语腔调。

“掌柜的,掌柜的在吗?听说—听说这里能给咱们温州人办证?还—还有好货批?”

林正反应快,立刻起身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