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都定了调,眾人也无可奈何。

其实有些將领还指望著郭淮能和曹爽槓一槓,但之前对夏侯玄丝毫不给面子的郭淮都滑轨了,眾人也只能认了。

调子既然定好了,那接下来就是执行。

魏蜀两国以秦岭为界对峙,往来无非就是五条路。

从东往西,子午道、儻骆道、褒斜道、陈仓到、祁山道。

曹爽大军云集於长安,走西侧的祁山道、陈仓道都不现实,后勤压力实在太大了。

在这个时代,后勤运输主要还是靠畜力和人力。

雍州虽然也有一些被称为“僦”的私人运输承包商,但十万大军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大规模徵发民间牛车和役夫在所难免。

这就意味著后勤粮道必须儘可能的缩短。

剩下的三条道都可以通向汉中。

东路的子午道是最长的,崎嶇的地形提供了大量可以伏击的地点,设伏方可以轻易全歼谷內的敌军。当年曹真伐蜀走的就是这条道。

在曹真的札记中,他其实內心也非常后悔走这条道。

子午道,pass!

褒斜道在三条道中路况最好,且有水源保证,可以减少一些运力。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走的就是褒斜道。

但褒斜道也有问题,那就是栈道。

褒斜古道沿山而建,百转千回,全靠木製栈道拓展道路。守方只需要焚毁栈道,进攻方就被迫停下来修。

而且褒斜道极为狭窄,通过的士兵数量也受到严格限制。根本无法展开曹爽的十万大军。

剩下的就是儻骆道。

儻骆道北起骆水,南至儻水,长约四百八十里左右,这是出入秦岭最短的一条道。

路途虽短,但路况最差。

而且最为致命的,就是可供补给的水源也是最少!

当年曹真伐蜀,第一条pass的就是儻骆道。

“经过我与大將军数月商议,”夏侯玄还故弄玄虚,停顿了一下才宣布,“我军將走儻骆道!兵贵神速,直捣汉中!”

接著,他开始详细介绍起来。

魏军將从长安出发,沿著渭河向西逆流而上,再进入渭河的支流骆水,折而向南,经边界的长城戍进入儻骆道。

沿著山道一路向西南前进,走过四百八十里,就是兴势。

只要打穿兴势,就可以进入汉中平原了。

听完夏侯玄的部署,从郭淮往下,诸將一听一个不吱声。

其中自然也包括曹皑。

虽然曹皑没有走过儻骆道,但在月前前往陇西的时候,他也曾暂住过儻骆道北侧出口的长城戍。

整个儻骆道充满了尖利的碎石和茂盛的树丛,大军行进极为的困难。

更要命的是水源的缺乏。

牲畜可不像人那样“听话”,渴了就是走不动路。反正也听不懂人话,任你如何给它讲,它就是走不动。

可即便换人力,也一样面临缺水的难题。

运粮已经如此艰辛,还要搭上一部分人运水,这仗也別打了,乾脆改为铁人三项算了。

堂下的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吱声。

这个马屁拍上去,是要负责的。

將来万一兵败,那就是你赞成的走儻骆道。反正大將军是不会背这个锅的。

眼看眾人又开始当缩头乌龟,夏侯玄没好气的环视一圈,只能点名曹皑。

“昭幼!”夏侯玄提气呵斥道。

曹皑硬著头皮出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