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岳和杜预都不允许,眾人也只好就这么继续干站著。

可太阳渐渐落山,最后一丝阳光落下后,天色完全黑暗,城外依旧没有动静。

杨岳皱了皱眉。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四大豪族子弟们。

这些年轻人站了一整天,已经没了一开始的精神抖擞。不少之前跃跃欲试的人现在都没了精神,昏昏欲睡起来。

三十年前,杨岳曾跟隨族兄杨阜共同抗击马超。一开始,杨岳也曾热血澎湃,他带领上千名杨家子弟组成偃月营,在陇右地区纷纷投降马超的情况下坚守了冀县大半年。

可就是那大半年里,他亲眼目睹著城中百姓忍飢挨饿,断水绝粮。实在是守不下去了,韦刺史降了、南安太守降了,就是他和族兄杨阜不降。

不降的代价他也品尝了,马超在破城后囚禁了他。

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让杨岳刻骨铭心,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忆。

所以,十六年前当诸葛亮兵出祁山时。他力排眾议,很丝滑的就降了蜀军。

抗爭的代价那么大,给杨家换来了什么呢?

除了上千条人命和至今隱隱作痛的关节炎,杨岳实在是想不通。

汉也好,魏也好,蜀也好,不管谁来,日子总要过下去的,杨氏一族不能消亡於他杨岳之手!

“杜主簿,”面对杜预,杨岳难得的笑了笑,“天色已黑,不如让军士们坐以待敌吧?也能省些力气。”

面对比自己小了三轮的杜预,杨岳丝毫没有自傲,反而用商量的口吻请求。

和曹皑这种京城来的权贵子弟不同,杜预是雍州本地人。天水杨氏作为天水郡首屈一指的家族,在州里也有不少子弟从政,和京兆杜氏打交道也不少。如果不是逼上绝路,杨岳是绝不愿意得罪杜预的。

可杜预听了却没说话,犹豫了片刻,还是点头答应了。

杜预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城东的官道。

他太紧张了。

京兆杜氏没有出过领兵打仗的大將,他的父祖也是以学问和理政著称,並不懂兵法。

现在机会来了。

一直在人前以文弱书生,知节守礼形象示人的杜预,终於也有参与战爭的一天了。

杜预又咽了口口水,一天没怎么喝水,他嘴唇都有些乾裂。

日落月升,月亮又升起来。皎洁的月光洒在城头上,甲冑映射出来的银色依旧寒光凛冽,犹如天兵天將一般。

“杜主簿,一直这么耗下去会把士气和战力耗垮的。”杨岳看著身边七倒八歪的民壮们,心中愈发不安,“还是安排人轮流值守吧。”

作为一个参与守城大半年的老人,杨岳太知道守城的经验了。

这些民夫虽然也是全副武装,但绝大多数都是冀县的普通百姓。他们之所以士气高涨,是因为他们守的是自己的家乡,身后就是自己的父母妻儿。

但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训练。仅凭一腔血勇是难以持久的。

杜预又沉吟片刻,同意了杨岳的意见。

儘管被安排去休息,但无论是征蜀军的士兵还是临时徵集的民夫,这些青壮汉子们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也难怪他们,明知大军压境,隨时会有一场血战,谁还睡得著?

可敌人偏偏就不来。

月亮升起又落下,太阳再次从东边升起,城外依旧一片寂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