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李善长的改变
这些日子我才知晓此事,实在惭愧。”说著,他躬身深深一拜,脸上满是真诚的歉意。
百姓们见李善长身为堂堂国公,竟亲自登门赔罪,一时间又惊又喜。眾人纷纷感慨:“韩国公如此仁义,实乃我等百姓之福!”
李善长闻言,连忙摆手纠正:“这並非我一人之功,是陛下和太子殿下的仁德感化了我,时刻提醒我要为百姓谋福祉。”百姓们听后,纷纷高呼朱元璋和朱標圣明。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认可李善长的做法。
一些官员对他亲自给平民赔罪的行为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李善长此举有失身份;但也有不少官员深受触动,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一时间,朝堂上下悄然发生著变化,那些平日里仗势欺人的官员,行为收敛了许多。
消息很快传到朱元璋耳中,他听闻后龙顏大悦:“李善长能及时醒悟,以身作则,实乃忠臣!”
当即下令,赏赐李善长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並在朝堂上对他的行为大加讚扬。
得到皇帝的嘉奖后,李善长在早朝上恭敬叩谢:“陛下圣明!臣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能得陛下认可,是臣的荣幸。
往后臣定当更加勤勉,不负陛下重託。”
退朝后,阳光洒在李善长身上,他望著皇宫的方向,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大明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东宫暖阁內,鎏金香炉中檀香裊裊升腾,与案头烛火相互映衬。朱雄英瘫坐在雕椅上,手里捏著摺子,一张小脸皱成了苦瓜,生无可恋地嘟囔:“老许,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身旁的赵知许一边翻看著典籍,一边绞尽脑汁地为他出谋划策。
不远处,朱標正埋首於堆积如山的奏摺中,烛火映照著他日渐增多的白髮。
听到朱雄英的抱怨,他搁下毛笔,揉了揉酸涩的脖颈,抬头说道:“这算什么?要是没有你二叔提出的內阁制,每天送来的摺子还得翻上几番。
过去,我和你皇爷爷常常批摺子批到深夜,眼睛都熬红了。如今能有点空閒喘口气,你就偷著乐吧!”朱標不自觉地模仿起朱樉说话时的神態和语气,竟有几分神似。
朱雄英吐了吐舌头,把手中摺子隨意一扔:“父王,虽说有了內阁,可这些摺子还是多得让人头疼。您瞧,这份说的是江南水患,那份又在讲西北粮荒,看得我脑袋都大了。”
朱標起身,走到朱雄英身旁,语重心长道:“雄英,你身为皇太孙,日后要挑起治理天下的重担。这些摺子,都是民生大事,关乎百姓的安危冷暖,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皇爷爷设立內阁,就是为了帮咱们分担压力,提高办事效率。咱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用心处理政务。”
赵知许从堆积如山的奏摺里抽出一份,双手递向朱標,稟报导:“殿下,这有一份摺子,是关於出征倭国一事的具体安排。”
朱雄英听闻,原本无精打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只急切的小鹿,转头眼巴巴地望著朱標,声音带著一丝期待与撒娇:“父王,说到出征倭国,我能不能跟二叔一起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