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宫灯將东宫议事厅照得透亮,朱雄英攥紧衣角,额头上沁出细密汗珠,一双眼睛满是渴望,声音里带著不容置疑的急切:“父王,我想和二叔一起去!”

朱標正在审阅的毛笔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一大团污渍。他放下笔,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目光如炬,盯著朱雄英:“不行!你身为皇太孙,肩负著江山社稷的重任,不好好待在应天批摺子,成天就想著往外跑。我看你去年自己出去玩了一圈,心都玩野了!”

“父王……”朱雄英还想再爭取,话刚出口,就被朱標抬手打断。

“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不要再说了!”朱標的语气斩钉截铁,透著不容动摇的威严。

朱雄英张了张嘴,却又无奈地闭上,眼眶微红,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片刻后,他耷拉著脑袋,小声嘟囔:“好吧!”

朱標看著儿子失落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忍,可一想到战场的凶险,还是狠下心来。朱雄英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案几旁,苦巴巴地坐下,隨手翻开一份奏摺,可目光却有些呆滯,显然还在想著出征的事。

赵知许悄悄碰了碰朱雄英的胳膊,递来一个安慰的眼神,低声说:“太孙殿下,咱们先看摺子,说不定殿下日后会改变主意。”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努力打起精神,和赵知许一起研究起奏摺来。议事厅里再度安静下来,唯有毛笔在宣纸上摩挲的沙沙声,以及朱標偶尔的嘆息声。

朱標看著儿子专注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朱雄英渴望成长,渴望建功立业,可作为父亲,他更想护儿子周全。

这场关於出征的爭论,虽然暂时平息,但朱標明白,儿子心中的梦想不会轻易熄灭,而他,也需要在保护与歷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洪武二十二年,应天府的晨钟刚响,大明礼部便昭告天下:倭国狼子野心,妄图窃取大明军事机密,罪无可恕,朝廷將兴兵问罪。

消息如惊雷般传遍四海,引得万民热议,街头巷尾都在声討倭国的恶行。

远在东瀛列岛,倭国天皇和幕府將军听闻消息,嚇得面如土色。

在他们眼中,大明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一旦大兵压境,倭国根本无力招架。天皇哆哆嗦嗦地召集满朝文武,大殿內一片混乱,群臣们吵作一团,却拿不出任何应对之策。

无奈之下,天皇和幕府將军只能放下身段,派出最得力的使者,带著大量金银財宝、奇珍异宝,星夜兼程赶赴大明赔罪。

使者们在大明的朝堂上卑躬屈膝,涕泪横飞,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倭国的悔意,承诺会严惩参与阴谋的人,还將割地赔款,只求大明罢兵。

大明朝堂之上,眾人围绕此事展开激烈討论。最终,皇帝念在倭国诚意十足,且送来的財物颇为丰厚,勉强同意暂且罢兵。

然而,仅仅过了几日,大明突然又宣布:数名大明將士在倭国领土上离奇失踪。这一消息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皇帝龙顏大怒,当即下令,派遣十万大军奔赴倭国,搜寻失踪將士。

倭国天皇和幕府將军得知后,差点昏死过去。他们知道,这很可能是大明再度出兵的藉口,可面对大明的强势,倭国既无反抗之力,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