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牟大侠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红寧县发生的一件小事,在二十几家媒体铺天盖地的报导中,迅速蹄红,一举登上1985年度的『热搜榜”。

红寧酒厂的九粮液、杜康酒,以及陈肥肠家的老乾妈辣酱,成为了最大的贏家,一夜红。

尤其是老乾妈辣酱,在一眾媒体的狂轰滥炸下,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就差一步『权威认证”,便能成为传说中的『国民口味』了。

很简单,钞能力罢了。

当然,这中间並不存在什么“有偿新闻』那种齦之事,无非是陈春年默默奉献,包揽了几十家主流媒体人的辣酱供应。

每个星期,人均一瓶老乾妈辣酱,不为赚钱,不为宣传,只为让更多的人品尝,免费体验·—罢了。

相比砸出去几万、几十万做gg,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模式,才是陈春年最喜欢的方式和角度。

事实证明,餐饮行业的口碑,在任何时候,比所谓的品牌营销更牛逼。

这一场闹剧中,唯一受伤的是长安城供销社。

长安城供销社,以赵副主任、阎主任等为首,从上到下,据说有將近200完成转职任务,要么下去当鬼,要么进去挖矿。

当然,如果从另一个层面而言,真正损失惨重的,却还是当下正如瘟疫般流行的『有奖销售』,一纸禁令,就给全面扼杀了。

没办法。

抓奖,或者说『有奖销售活动”的牵扯麵太广了,受害者太多了,影响太恶劣了。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下,各地扎堆举办城乡物资交流会,经济一度繁荣大河奔流,泥沙俱下。

一些个蝇营狗盗之徒,自然会趁机出动,嘎了一茬又一茬的青菜,让多少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血本无归。

上一辈子,直到1994年3月11日,这种粗放式的『有奖销售活动”、才被坚决踩了一脚剎车,全面叫停。

【因为,体彩正式发行了——·懂的都懂。】

陈春年休整了一段时间,又得去草原当牛马了。

深秋时节,河西走廊那边的十万平方公里草原上,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牛羊牲口的『优胜劣汰”,他得儘快赶过去现场指挥。

还有鹿舍那一摊子事,也堆了一大堆棘手的琐碎杂务,都需要他这个掌门人过去亲自处理。

“这一年过的真快啊。”

临行前一晚,林老大在家里备了一桌酒菜,请陈春年、梁老二、李剥皮三人过来敘话林老大心情不错,给几人斟满了酒碗:“这一次的文化博览会很成功,大家都辛苦了。”

几人端了酒碗,『”碰一下,一饮而尽。

梁老二也是满怀的感慨,温言笑道:“这一次多亏了春年,他这脑子,真特么好使,

咋能想到博览会这种法子呢?”

林老大、李剥皮也夸了几句陈肥肠。

陈春年苦笑:“你们三个人就別给我灌迷魂汤了,博览会的形式,北上广人家早就在搞,没什么新意。”

“倒是长安城供销社的那帮哈怂,给我们助了一臂之力,让咱红寧县的博览会一夜成名。”

几人纷纷点头。

哎,还別说,要不是那一帮驴日哈的跑来骗人,讲真的,单单一个『首届西部农耕文化博览会』还真没什么亮点。

不过,就他们几人而言,博览会本身已经让红寧县大赚特赚,成为了大贏家。

“林叔,姐夫,这一次博览会上,咱县上卖掉了多少农副產品和土特產?”

喝了一会儿酒,陈春年有些好奇的问一句。

林老大轻咳一声:“不知道。”

几人呵呵而笑。

陈春年笑骂,不说算求了,反正以后我也不怎么回红寧,赚多少钱,隨便你们。

梁老二开口,如数家珍:“通过此次博览会,我们与全国179个县区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互通有无,互相帮扶,这是一个成绩。”

“第二个成绩,是咱们县上的小杂粮、瓜果、蔬菜和特色產品胡麻油,以及你在草原上收购的那一百多万斤牛羊肉,都卖了一个好价钱。”

“第三个成绩,是咱们辣酱、九粮液、杜康酒,一次打开了179个县级市场。”

“与我们有合作协议的兄弟县区承诺,他们的供销社渠道,商业局、物资局的一些销售网点,全面代理销售我们的红寧县的產品。”

“尤其是你陈肥肠的辣酱,这一次是最大贏家,不仅打开了那179个县级市场,在最近几日媒体的强力推介下,各地打电话諮询的络绎不绝。”

“我这个县长,都快成你们老乾妈辣酱的销售科长了,光是昨天一天,我就接到了来自沪上、金陵、苏州、扬州等三十几个地方的电话。”

“对了春年。”

说到老乾妈辣酱,梁老二突然想起一事,从兜兜里摸出一个小本本递过来:“你看看这个,有个香港人,说想代理你的辣酱在港澳台、东南亚一带的销售。”

“那人还说,让你一定给他回一个电话,他保证让你的老乾妈辣酱,在短短一两年之內,就横扫大江南北、畅销两岸三地、风靡东南亚、制霸欧非拉。”

这话说出来,林老大、梁老二、李剥皮三个人都忍不住被惹笑了。

陈春年也跟著笑了几声。

他接过小本本一看,还真是个香港电话。

不过,这名字咋看著有点眼熟,好吧,还真特么的是牟其中———他轻轻揉著眉心,忍不住腹誹一句:『臥槽。』

话说,眼下是1985年,牟其中正在干嘛呢?

陈春年默默回忆著,整理了一下上一辈子的、关於牟其中牟大侠的『英雄事跡”,心下瞭然。

得,那位眼下好像还真在难中。

那位出生於1941年的川渝万县老前辈,眼下已是44岁的老男人了,他的事业,却还处於草创和波折阶段。

扳著指头计算,牟大侠在1974年写下《中国向何处去》的万字文章,喜提4年零4个月的『盒饭”;

1979年,无罪释放的牟大侠,偷偷卖掉老婆的缝纫机,东拼西凑300块钱,和几位待业青年,合伙创办了万县江北贸易信託服务部。

这个服务部,就是牟其中商海生涯的起点。他通过工商部门的关係,拿到了一张私营企业营业执照。

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私营企业之一。

很快,牟大侠瞅准了一个商机,他委託川渝一家工厂代加工仿名牌座钟,然后找到另一条销售渠道,用“空手套白狼”的方法,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