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陈肥肠很生气

萨日娜生孩子了。

而且,一生就是俩,双胞胎,老大是闺女,老二是儿子兴奋忙乱了一整夜,陈春年高兴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还来不及享受一下下当爸爸的幸福和快乐,还没有尽一尽男人的责任和义务。

次日一大早,他就不得不驱车赶往红柳滩一黄金同志派人紧急通知,说事情有变化,李书记原定的全省畜牧业现场办公会,临时成了西北地区农牧业现场观摩研討会,北平城那边也来人了。

而且,时间提前了4天。

黄金说,李书记打电话通知,无论如何,必须要让陈春年准时参加会议。

由事不由人。

其实,就算李老爷子不发话,他陈春年都得参加这个什么观摩研討会,再怎么说,他才是真正的东道主嘛。

只是这个观摩研討会的名目,咋听著有点不对味儿?观摩就观摩,还研討什么?

研討个锤子噻—两世为人的陈肥肠,焉能不知所谓的研討会是个啥玩意儿?

红口白牙瞎哗哗唄。

吉普车在冰天雪地里顛簸,子子而行,很久很久,才能看见一户草原人家。

孤零零几顶破旧帐篷的烟卤里,炊烟裹,看不见人,也看不见牛羊牲口唯有隱约传出的牛羊叫声,才让路过的人们知道,这里,是牧人们的冬窝子,向阳坡地上生活著成百上千只牛羊牲口。

陈春年手握方向盘,神情专注,却偏生带著一股子难以言传的鬆弛感。

自信,健康,有实力,有底气—他很喜欢这种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感觉。

在上一辈子,摸爬滚打二十几年,直到他在广州扎下根,开起了酒楼,並一口气全款买下那一套300多平米的、二层铺面房时,才体会到这种鬆弛感。

这是一个成功男人的心態。

按理来说,眼下的陈肥肠还算不上“成功人士”,百万负翁,欠著一屁股的贷款和外债。

然而,一想起家里两个小娇妻,想起萨日娜给他生下的那一对人类幼崽,他的心態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生在世,夫復何求嘛。

一路上,看著一片安详的草原,看著牧人们充满人间烟火味儿的冬窝子,他心情极佳,

马丹的,双胞胎哟。

一儿一女,龙凤胎,让他陈肥肠一夜之间就成了爸爸,就儿女双全了。

怪不得肚子大的嚇人,红寧县医院那十二名大夫坏得很,他们其实早就知道萨日娜怀的双胞胎,可是,就不告诉陈肥肠,就想给他这个狗东西一个天大的惊喜。

惊喜是真惊喜。

后怕可是真后怕-按照陈春年的想法,他其实想提前送萨日娜去酒泉城的市一院,提前半个月待產。

好在一切顺利,母子平安。

谁说陈平安的名字因果太大,他陈肥肠担负不起来?桀桀桀,老子的儿女就叫陈平安。

不过,因为是双胞胎,平安二字,只能分开使用,老大是闺女,叫陈平平,老二儿子,叫陈安安。

平平安安,岁岁年年。

等到姜红泥生了孩子,就叫陈岁岁吧!

想起那两个丑不拉几、宛如两只脱毛严重的臭猴子的闺女和儿子,陈春年咧嘴大笑,忍不住引高歌:“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

草原上,歌声难听。

路边一群默默吃草的野驴,听了陈春年的歌声,嚇一大跳,猛的一个起,『啊呜啊鸣”的叫唤几声,一瘤一拐的跑远了。

还有天上飞过的鸟,荒草丛中的野鸡、野兔,在听了陈春年的歌声后,同样溃逃远遁。

甚至,有一只不知名的鸟雀,扑棱了几下翅膀,从天上掉下来,吐几口鲜血。

死了从哈尔腾大峡谷到红柳滩,吉普车一路狂飆,跑了五个多小时方才抵达。

草原太大,路途遥远。

几乎没什么像样儿的公路,要不是陈春年开车技术好,且来回跑了很多趟,估计得七八个小时才能赶来。

临近中午,红柳滩一带艷阳高照,大地上却一片白雪,颇有些『须晴日、看红装素裹”的意思。

向阳坡地上,一大群领导、教授、学者、砖家,正在哪里走走看看,指指点点。

从那些人的白净、斯文和装逼等诸多方面,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都是一些大佬。

果不其然。

等到陈春年驱车赶到红柳滩农场,第一时间见到了沈总队,他很快就搞清楚那些大佬的身份。

“春年,下午开会,你说话的时候注意一下措辞,別信口开河乱开玩笑。”

沈总队的表情很严肃,叮嘱说道:“这一次现场观摩会,可不是咱们一省的事,还有兄弟省的一些领导。”

“此外,还有北平城的几位畜牧方面的专家教授,地位很特殊,千万別招惹他们。”

陈春年鼓著俩大眼珠子:“啥玩意儿?”

他咋有点不会玩了。

一个关於青储饲料的现场观摩会,推进会,咋听著还有点弯弯绕,弄得就像后世一些没什么屁用的大型学术研討会?

陈春年不懂就问:“沈伯伯,您啥意思?”

沈总队黑著脸,后槽牙一咬一咬的说道:“老子能有个锤子意思?老子的意思,就是你个龟儿子不要在那些龟儿子跟前,胡说八说,免得给你惹麻烦。”

“有人对咱们的青储饲料技术提出质疑,而且,还坚决不同意李书记叫停大型农垦,坚持原有的大农业发展方向,不允许產业转型。”

老革命补充一句。

陈春年眨巴一下眼睛,认真问道:“李书记说了都不算?”

沈总队点头,闷闷说道:“中yang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郝副组长亲自带队,农业布,中农大,

农科院等好几家单位的专家已经明確表示,不管我们如何发展畜牧业,如何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

必须首先保证粮食安全,恪守粮食生產红线—"

陈春年秒懂。

好吧,尚方宝剑来了。

保证粮食安全、恪守粮食生產的底线和红线,这是国策,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陈春年沉默一下,没皖声。

这其实跟他这个始作俑者的小厨子,基本没什么关係,关键还要看李老爷子、甘农大盛校长那几位大佬的武力值吧?

中午吃的是羊肉麵片。

本来,按照李老爷子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好不容易相聚在草原,理应让大家吃一顿烤全羊,再怎么说,人家远来都是客。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带著一眾农业、畜牧等方面的大佬们参观完陈春年的青储池、牛圈和羊圈,突然传令,说大吃大喝不合乎规矩,艰苦岁月里,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简单弄一碗麵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