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甘省不大 创造神话
没心没肺的跟李老爷子吹一会儿牛,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一老一少,在哈尔腾河畔还比划了几招。
事实证明,出生於1923年的李老爷子,身体素质极好,战斗力就十分的强悍。
陈春年不敢使出全力,但也没怎么放水,十几个试探性的回合过后,竟然能打个平手。
这让他很高兴。
自己一番攀爬后,终於抱紧的一根大粗腿,自然是越牛逼越好,活得越久越好。
李老爷子自然不知道,与他交手的这个臭小子陈肥肠,其实是个秽土重生的老厨子。
反正二人之间的相处,就很是舒坦。
“真想留你在身边,给我当几年生活秘书。”
比划十几个回合,一老一少的额头都出了汗,二人蹲在哈尔腾河畔洗了一把脸,说说笑笑的回营地。
老爷子心情极好,呼吸著草原上难得一见的烟火气儿,笑道:“你的厨房里,燉煮煎炒牛羊肉的调料秘方不错,比兰州饭店的都正宗,回头给我送几包。”
陈春年二话不说,直接从裤兜里掏出纸笔,“刷刷刷”就写了一个燉煮牛羊肉的秘方。
另外,还写了一个食补汤的秘方,笑道:“李伯伯,这秘方来之不易,別轻易传人。”
老爷子认真看一遍,折好,郑重其事的装进衬衣口袋里:“好。”
初秋时节的草原,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
草长鹰飞,阳光明媚。
哈尔腾河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出一长条蔚蓝色的天空,以及那一咕嘟一咕嘟的云团。
白生生,颤巍巍,饱满而多汁。
辛苦大半年,该丰收了。
吃过早饭后,陈春年亲自开了那台价值72万的、德意志进口的捷豹牌青饲料收割机,突突突的开始干活。
可以说,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72万块钱的价格,听著嚇人,一些经济落后的西北小县,一年的收入都买不来几台。
但好用是真好用。
一台青饲料收割机,就像一台移动的吞草兽,一次过去,就能收割四米多宽、將近五米的一行。
玉米秸秆连同玉米棒子,嘧喀的被割倒,被捲入草机,经过粉碎处理后,顺著一根风机管道被吐出来。
四辆解放车,三台28拖拉机亦步亦趋的紧隨一侧,將完成粉碎的草料,源源不断的拉到那一片向阳山坡。
粉碎后的青储草,倒进储草池以后,还需要撒上一些发酵剂,並用几吨重的挖机,来回压实,
儘量排出草料里面的多余空气。
这一个过程很简单,但十分重要。
因为,撒了发酵剂並压实的草料,在厌氧环境下,將会迅速发热、发酵,迅速將玉米秸秆、玉米棒子里的营养成分转化成乳酸。
农大盛校长等畜牧专家说过,青储饲料技术下,牧草、玉米秸秆、玉米棒子、紫苜等草料的营养,通常情况下,能保持在惊人的90%到93%
这个过程很解压,
陈春年带领一眾人等,在农场里乾的热火朝天,在汽车、拖拉机和收割机的发动机轰鸣声中,
缓慢而持续的进行收割。
李老爷子、沈总队、郑老大、省农牧单位的一些同志,约莫百十號人,就在不远处参观、学习。
“盛校长,你们农大这一次的功劳很大。”
李老爷子遥指向阳山坡的那一溜齐几十个青储池,温言笑道:“一亩玉米养活一头牛大半年,
能养活六只羊一整年,这一项技术了不起,很了不起。”
农大盛校长和几名畜牧方面的学者、教授,是乘坐飞机,连夜赶来阿克塞草原的。
他们看著眼前热火朝天的场景,一个个的眼含热泪,竟然是在场百十號人中间,最为激动的几个人。
“都是陈春年的功劳!”
盛校长拿下酒瓶底似的眼镜,用背心的下摆轻轻擦拭几下,感慨说道:“开春时,他打电话说想种一万亩玉米,想试试青储饲料,当时,我嚇了一跳。”
“李书记您也知道,青储饲料技术,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推广了。”
“可是,农牧民对此很牴触。”
“大家都觉得草原那么多青草,秋后还可以准备一些乾草,完全可以让牛羊牲口只吃少量粮食,就能免费產出大量的牛羊肉。”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和做法。”
盛校长是个老读书人,面容清瘤,精神翼,读书人的倔强脾气也很明显,说话一点都不客气他继续哗哗:“尤其是咱们的一些干部职工,从一开始,就在打压和冷落青储饲料技术,我们申报上去的研究论文不让发表,我们的研究申请报告,不理睬,不批准,不但不鼓励,甚至,还打电话过来说我们这些畜牧专家瞎胡整,乱弹琴..”
说起来都是泪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