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算盘子儿叮噹响

李老爷子、沈总队长等一行人的『从天而降”,让陈春年喜出望外,骨头都轻了好几两。

哎,什么叫大腿?

这就是!

尤其在一个多小时后,当他亲眼见识了,酒泉城那边的郑老大风尘僕僕的连夜赶来,一进门看见老爷子,紧张的连连擦拭额头的冷汗,一句话都说不利索时陈春年终於体会到,什么才叫大佬,什么才叫人物。

当然。

让陈春年最高兴的,莫过於李老爷子、沈总队、郑老大等一眾大人物的到来,杨裁缝、姜红泥她们的那一点『家务事”,自然就没人再提了。

嗯,暂时渡过了难关。

“春年,来,坐我身边。”

吃过一顿陈肥肠亲手整治的酒席,李老爷子讚不绝口,心情甚好,笑呵呵的抽著旱菸卷:“你怎么想到青储饲料的,给我说说。”

陈春年搬一个小凳子过去,就坐在李书记面前一米外,咧嘴笑著:“我喜欢有事没事的看报纸,偶尔看见一篇文章说美帝国主义那边搞得青储饲料技术很厉害,一亩地能养几只羊一整年,哎哟我去,牛逼牛逼。

於是,我就特意打电话请教咱农大的盛校长,结果您猜怎么说?

瞎,狗日的美帝国主义也是个跟屁虫,青储饲料技术,最早其实还是人家德意志人捌伤出来的咱第一次搞这玩意儿,没经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搞成功—

李书记温言笑道:“事在人为,只要你敢想肯干,世上哪有办不成的事?”

眾人纷纷点头、附和。

陈春年懒得拍表面上的马屁,而是笑嘻嘻的、扳著指头给老爷子算了一笔帐。

“李伯伯您看啊,刚开始,我其实就想搞一个农场,种一点葡萄、瓜果、蔬菜和玉米,赚一点小钱。”

“上缴粮站的话,一斤玉米8分钱到1毛1分钱,咱就取一个整数,按照1毛钱来计算。”

“一亩水浇地,能收玉米1000斤到1500斤到头了。”

“咱按照最高產量1500斤计算,也就是说,一亩地能玉米能卖150块钱,秸秆当乾草饲料,还能卖20块钱到25块钱。”

“如果全部压成青储饲料呢?”

陈春年发现李书记听的有些入神,指头间的旱菸卷灭了,他顺手划一根火柴帮老爷子点上,继续算帐:“我请教过农大盛校长等几名畜牧专家,他们说,一亩长势正常的玉米,压成青储饲料,

產量一般在10000斤到13000斤之间。”

“哎呀,这就不得了啊。”

“一亩田的青储饲料,完全可以保证6只20斤以上的成年羊,胡吃海喝7个月!”

“如果稍微节省一点,搭一点点乾草和粮食饲料,一亩田的青储饲料,可以养活6只成年羊整整一年!”

“养牛也一样,一亩田的青储饲料,可以保证一头牛大半年吃饱肚子,还能保证营养。”

陈春年的一笔帐,越算越精准,他自已也越来越激动,都忍不住开始手舞足蹈了:“李伯伯您想啊,草原上养一头牛,最少最少得有17亩以上的优质草场,有了青储饲料,一亩田就可以养活一头牛。”

“我粗略算过一笔帐,我种植的这9000多亩玉米,全部压成青储饲料,最少可以保证5000头牛、1800只羊、300头驴子大半年的草料。”

......

里啪啦一笔帐,直接把在场的大佬们给算懵了。

尤其是沈总队、杨副总队、酒泉郑老大、吴老二等“畜牧业外行”,更是一个个目瞪口呆,若有所思。

目瞪口呆,是因为他们很多人对陈春年的了解不多,所知有限,还以为他就一小三、关係户。

结果,听了人家算的这一笔帐,他们这些不懂畜牧业、不关心牛羊牲口的大佬们,不得不心服口服。

至於说他们的若有所思—好吧,其实,不少人就特么的在装逼,是特意表演出来的『深思熟虑』,给李老爷子看的。

实际上。

作为一名秽土重生的胖厨子,陈春年心知肚明,李老爷子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他们那些人“春年,你这一笔帐算的很好,跟我了解的差不多。”

李老爷子沉思良久,淡淡说道:“早在1953年,我在莫斯科进修学习时,其实就已经听说过青储饲料技术了。”

陈春年瞪大了眼,恰如其分的吃了一惊:“什么?早在1953年前后,就已经出现青储饲料技术了?”

李老爷子嘿然笑骂一句『臭小子”,嘆一口气,幽幽说道:“最早研究青储饲料技术的人,的確是德国人。”

“他们没有海岸线,山地多,农业、畜牧业条件相对凑合,但肯定比不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可人家的农业、畜牧业方面的科学家多啊。”

“加上人家的先进工业技术,早在几十年前,就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我们才开始蟎学步....

老爷子博闻强识,思路清晰,对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工商业之间的联繫,也颇有见地。

实话实说。

这是陈春年重生归来后,见到的第一位真正的大人物,也是除了姜先生之外,学问最大的糟老头子。

“李伯伯有故事,我陈肥肠有酒有肉有好茶,来来来,大家先喝茶。”

閒聊一阵子,陈春年起身给老爷子、沈总队、郑老大以及省农牧的几位同志端茶送水,大大方方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

除了李书记,其他人自然没敢接茬。

这让陈春年挺无奈,这些人咋回事嘛,就开几句玩笑,没人应声就算了,竟然还一个个的正襟危坐—

“李伯伯,谢谢您帮我调来一台进口的捷豹sf80收割机,要不然,短时间內,肯定收不完所有的玉米秸秆。”

略微收敛一下,陈春年很真诚的给李老爷子又拧了一根旱菸卷,笑咪咪说道:“咱们陕省傍子有讲究,先黄的麦子先收割。”

“李伯伯帮了咱这么大的忙,咱无以回报,乾脆、嗯,乾脆请李伯伯您喝几碗酒吧?”

“红寧特產九粮液,一瓶9块9毛9,深情厚谊,天长地久—"

李老爷子摆摆手,略显疲惫的笑道:“今儿太迟了,改日、嗯,等下次你来兰州城,还是我在家里摆酒设宴请你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