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啊,嫂子的味道?
在草原人看来,陈好人疯了。
他一个远方来的汉人,一天牛羊牲口都没有放牧过,好好的牛羊贩子不当,竟然想要养殖牛羊牲口了?
几乎所有人都想不通。
想不通就继续想。
在整个80年代、90年代,大家处於一个缺衣少穿的年月,总是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很多农人、
牧人对所谓的青储饲料技术有些牴触。
这不能怪农人和牧人。
毕竟,在传统几千年的农耕思维模式下,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最珍贵的东西。
陈春年却知道,青储饲料技术的全面推广,才是解决国內粮食危机、肉类危机的真正的『大杀器”,曾经长期被歪果仁封锁,
这一笔帐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亩地的粮食,与一亩地的青储饲料养活的牛羊牲口之间的『可比性”。
眼下水浇地一亩玉米的產量,约莫在1200斤到1500斤之间,作为口粮,可以养活两个人。
一亩青储饲料,可以养活6只羊一整年,配合育肥技术,可以產出羊肉400斤到480斤之间。
如果饲养奶羊、奶牛,效益更好,不仅能收穫300斤左右的牛羊肉,还能產出800斤以上的鲜奶。
敦轻敦重,农人、牧人们算不来帐,陈春年却必须得算清楚这一笔帐。
因为,青储饲料技术的推广,还有一个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那就是在保证牧区肉类產品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缓解草原压力,最有效的保护草原生態。
这便是陈春年的金算盘·
面对叔叔、婶娘和草原朋友的质疑,陈春年懒得废话,带领一眾人等埋头猛干,按照自己的预想和设计,有条不紊的推进著。
在几台大型挖机、推土机和百十號草原人的帮忙下,陈春年家的『冬窝子”,肉眼可见的成型了。
短短三五日,二十几个深5米、宽8米的青储饲料池,就挖好了土坯。
紧接著,便是钢丝网、水泥混凝土浇灌。
对於这一套流程,罗大虎、罗小虎、朴大力、乔老五几个人很熟练,搬来一台汽油发电机,带动一台笨重而古早的老毛子牌搅拌机,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
因为附近就是哈尔腾河,採取河砂十分方便。
陈春年亲自开挖机挖河砂,罗小虎开了拖拉机搬运,在两天之內,就完成了青储饲料池的浇灌工作。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搞到振动棒,所有的水泥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只能让几十名草原人用棍棒鼓捣、夯实,排出其中的气泡。
至此。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趁著青储饲料池收浆、保养和乾燥的空挡,陈春年跑了一趟县府大院,借了黄书记的电话,给远在兰州城的沈大炮沈伯伯打电话求援。
就一个字:沈伯伯啊,赶紧的,弄几台东北那嘎达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再弄几台草机,再搞几十桶柴油、汽油—
接到陈肥肠的电话,沈总队长都被气笑了。
这狗东西简直就是一块牛皮,只要让他沾上,就別想著轻易撕扯开来。
“春年,你又在瞎折腾什么啊?”
电话那头,沈总队明显一阵头大,使劲揉著眉心和两鬢:“你不说清楚,老子怎么帮你嘛?”
陈春年哈哈笑著,三言两语的就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说清楚了。
不同於前几次,沈总队听说陈春年要搞『青储饲料”,愣了好几秒,突然笑骂一句“狗东西、
你等著瞧』。
放下电话,陈春年只能抽菸、喝茶、等著瞧。
其实,收割机、侧草机这两样东西,他早早就弄好了两台,只不过,功率不够,每天的收割效率肯定大打折扣。
之所以给沈伯伯打电话求援,无非是想试试,看看能不能搞一两台更先进的『报废收割机”。
陈肥肠的专用技能:搂草打兔子,管他有枣没枣,先敲几棍子再说—
“春年,青储饲料到底行不行?”
一旁的黄金同志小声哗哗,看上去很是惆帐:“就算你躺著不动,什么都不干,那9000多亩玉米就是几十方纯利润,就可以继续拍电影了。”
陈春年嘆一口气,双手一摊:“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黄金同志声嘆气。
他这位草原上的县书记,如今真把陈春年当亲弟弟、好兄弟了,真怕这狗东西赔钱。
到了那个时节,他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他给李老大家的菜园子、园里,那一下午的土就白翻了,一江春水白白的向东流了。
你想啊,陈春年现在可是李老大的座上宾,忘年交,都敢坐下来黄腔、开玩笑的『硬关係』,让人在他黄书记的地盘上亏一大笔钱嘶,想想就头大啊。
陈春年不知道就这么一瞬间,黄金同志的脑子里,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戏份”,就坐在那里抽菸、喝茶、发呆。
终於。
半个小时后,沈总队的电话过来了。
“春年,东北那嘎达的联合收割机我没搞到,倒是有一台德意志进口的、叫什么捷豹sf80型青饲料收割机,新货,要不要?”
电话里,沈总队呵呵笑著,能够想像到他老神在在、得意洋洋的德行。
陈春年吃了一惊:“啊?捷豹sf80型青饲料收割机?”
“臥槽,牛逼啊,你们甘省这边啥时候弄了那么先进的玩意儿?”
不怪陈春年大吃一惊,实在是眼下来说,德意志人捌伤出来的捷豹sf80型青饲料收割机实在太贵了。
甘省这边,都特么穷的要吃屎了,哪来的钱搞那种大型的、自动化收割机?
而且,就算弄来了,其实也没什么屁用啊,
要知道,德国人设计製造的捷豹sf系列收割机,主要客户群体是美帝国主义,因为,那边的大型农场,动輒种植几千亩、几万亩的大豆、葵和玉米,对收割机的需求量很大。
国內、嗯,东北那嘎达应该也能用得上。
至於说甘省这边,1984年前后,陈春年还真就想不来,到底啥地方能用到那种先进的玩意儿?
存了这样的疑惑和心思,陈春年忍不住再问一句:“沈伯伯,我这边要的急,您可別想著到东北那边借一台,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