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好男人的两种气质

不出姜先生、陈春年翁婿二人的意料。

黄金同志带著一份『关於在阿克塞草原建设珍贵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基地』的文件,走进省农牧,不到半小时就滚出来了。

一句话,没先例,没依据。

黄金同志傻眼了。

哎,沈总队不是打过招呼了嘛?这咋回事?自己屁顛屁顛跑过来,人家就不认帐了?

黄书记给沈总队打电话,没人接听,应该与陈春年两个人出门了。

实在没辙,他又折返上楼,在几个相关处室纠缠三五句,再一次被人客客气气送出来了。

他一个草原上的县书记,本来跟这些人关係挺好,可是,人家一看他带过来的申请报告,二话不说,就端茶送客了。

对於农牧上的那些同志来说,其实也挺无奈。

现在啥年月?到处都在搞经济建设,到处都在抓项目、扩大生產,你倒好,

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基地”,那些牧人的牛羊牲口还有足够的草场嘛?

大型农垦还搞不搞了?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彼此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各想各的,各干各的,还真说不上谁对谁错..

陈春年那边,则进入了关键时刻。

“停止大型农垦作业?停止大面积推广深井泵的农业灌溉技术?”

“保护地下水资源,提前进行农业模式改进,提前思考整个河西走廊的经济转型?”

.......

兰州城,黄河边。

某家园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大院里,某一栋楼,某一间宽敞明亮、书香馥郁的办公室里,李书记捏著一沓泛黄的稿纸,两道眉毛拧成了麻。

“这篇文章写的好,数据详实,逻辑縝密,眼光也很长远,难得一见,对河西走廊的水文、农牧业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很有参考价值。”

李书记吸几口烟,抬一抬眼皮子:“小沈,你跑的地方多,说说看。”

沈总队挺直了腰杆子,说一声『是』,便开始哗哗:“我在那边当过兵,最近几年,又跟著队伍搞勘探,的確了解不少。”

“我认为,河西那边的真实情况,可能比文章中写的更加严重。”

“一些绿洲、草原的生態,其实很脆弱。”

“比如有些地方的草皮、泥土层,只有二十几厘米,不要说大型农耕机械的耕作,便是大型拖拉机的轮胎碾过去,对草皮和泥土层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

“还有地下水。”

沈总队苦笑一声,郑重说道:“李书记,您其实比我们更清楚,河西那边,

最近十几年来,光是湖泊、海子和一些地表河流,就消失了一大半李书记微微点头。

这位六十岁左右、身型不高、面容黑瘦的老头儿,轻轻揉著眉心和两鬢,伸手又点了一根烟。

他捏了那一篇文章,默默吸菸。

接连吸了三根烟,老头儿的眉头还是紧锁著,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玻璃,均匀洒在他身上,泛著一层淡淡的光晕。

从陈春年的角度看过去,这老头儿个子不高,不怒自威,黑不拉几的脸膛上,后槽牙一咬一咬的,一看就在迟疑、判断和思虑。

“李伯伯,其实这件事情,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

眼见得火候到了,陈春年轻咳一声,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开始哗嗶:“李伯伯,我是个厨子,一些想法粗糙、幼稚,您別见怪。”

李书记往藤椅上一靠,淡淡说道:“年轻人的想法,总有一些可取之处,你说说看。”

感受到老头儿身上那一股子无形的压力,陈春年下意识的吞咽一下唾沫。

这是下位者,面对上位者的潜意识生理反应,很正常。

他一边认真思索,一边侃侃而谈:“其实,这篇文章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文章中提出,適当减少耕地的提法其实並不合理。”

“李伯伯您是大读书人,大学问家,您也知道,河西之地,从汉代开始就是闻名天下的粮仓,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养马地,每年还能有大量的粮食產出。”

“两千年来,传统农耕对生態环境的破坏,其实极其有限。”

“明代以后,河西走廊逐步开始荒漠化,这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大环境造成的后果。”

“所以,对於传统农耕根本就没有必要过多担忧和指责,这一点,李伯伯肯定心知肚明。”

“真正需要警惕的,其实是咱们的大型农垦,大面积推广深井泵、机並灌溉,还有过度放牧——”

1

巴拉巴拉二十几分钟。

陈春年把上一辈子的存货,加上平日间与姜先生閒谈时,零敲碎打听到的一些『唾沫星子』,有条有理、思路清晰的讲说一遍。

几乎一滴不剩。

有没有成效暂不考虑,首先,他面前的这一尊真神,是真真切切的听得有些入迷了。

这就够了。

河西走廊迅速荒漠化,湖泊、海子、地表河、地下水资源枯寂,这种大事,

真不是他一个厨子所能决定和左右。

姜先生告诉他,一个男人想要快速、正確而有效的融入『高端局』的圈子,

必须的有两种气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