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三碗不过关啊
滷味小吃的灭菌、保鲜和防腐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陈春年立马著手准备办厂、成立研究所的事宜。
次日一大早,天气晴好。
他带著林二愣子、盛校长几人,立刻赶往敦煌城,拜见了老革命沈重同志。
“小陈,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们几家联合办一个厂子?”
老革命正在吃早茶,听了陈春年的建议,两道浓眉拧成了麻,皱眉说道:“你自己为什么不办厂?”
林二愣子、盛校长二人,也齐齐看向陈春年,自然也是一脸的困惑。
黎明时分,天还麻麻亮,这狗东西就火急火燎的让大家起床上车,一脚油门,直接来到了敦煌城。
“我不想沾手这种事情。”
陈春年沉吟几声,正色说道:“我的志向在於餐饮行业,搞一点滷味小吃,卖几瓶老乾妈辣酱,赚亿点点钱,娶几房媳妇,生几炕娃———
沈总队长一个大逼兜子甩过来,黑著脸骂道:“龟儿子,少特么放屁了,有话直说!
”
马丹的,这有些话能说嘛-陈春年笑了笑,道:“我志不在此,我的主业是厨子。”
“沈伯伯,盛校长,林叔。”
“我一个个体工商户,还掛著一个红寧县的普通干部,自己搞副业赚点小钱已经很冒险了。”
他点一根烟,浅吸一小口,淡淡说道:“你们別害我了,另外,听我的,没错。”
几位大佬明显听懂了。
一个个沉默不语,良久良久,一间政府招待所的房间里,烟雾绕,气氛沉重。
人老成精,这几位,什么事情没经歷过?什么场面没见识过?
还別说,陈肥肠的顾虑,其实也是他们几个人共同的顾虑和担忧。
说是改开了。
可是,有些天气不明朗,一会儿多云转晴,一会儿暴风骤雨,冷不丁的就抽抽一下,
谁都遭不住啊。
要知道,要是严格来说,陈肥肠其实已经触了线一个体工商户,按规定,僱工不能超过7个人。
所以,除了红寧县罗小虎几人卖卤肥肠的“店小二”,陈肥肠的很多工作,都是打著为县上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陈春年动手,给几位大佬煮了西北人的罐罐茶,“咕嘟嘟”倒上,突然开口:“好了好了,我又不是你们三个人的女婿。”
“至於嘛。”
“刺啦”一声,他打开隨身携带的帆布书包,从里面掏出一个红皮笔记本:“沈伯伯,我知道你们队伍上现在也有三產了,完全可以与农大、红寧县合作嘛。”
“盛校长你们农大出技术,沈伯伯你们是护盾,红寧县负责加工销售,赚了钱,你们三家分。”
沈总队长、盛校长、林二愣子三位大佬,面面相,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那你呢?”林书记问一句。
“我说了,我不想,也不敢赚这东西的钱,”陈春年开诚公布的说道,“无论是食品添加剂,还是真空保鲜机,这两样东西绝对能赚大钱,但也会成为別人眼里的一块大肥肉。”
“我是厨子。”他补充一句。
我不想当大肥猪有些话,点到为止。
沉默一两分钟后,沈总队长率先开口:“春年的顾虑有道理,他的做法是对的——-我同意。”
林书记点头:“我也同意。”
盛校长却还在纠结,忍不住再一次劝说:“小陈,我听说过,沿海,以及北上广一些地方,都在鼓励个体户、农民企业家,你真不考虑一下?”
陈春年很坚决的说道:“盛校长,不用考虑了。”
於是。
1984年1月21日,癸亥金猪年,农历腊月十九。
大寒之日。
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城,一间简陋而乾净的招待所房间里,沈总队长、盛校长、林书记三人,签订了一份联合办厂的意向性协议。
接下来,自然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想办法把这件事情敲定,签订一个正式合同。
这种事情,陈肥肠的『段位”太低,根本就插不上手,索性落个清閒,其实还挺好上一个层面的大事搞定,下面一些具体的工作照常进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沈总队、林书记、盛校长三人分头去忙事,不仅要办理各种审批手续,还要负责生產材料、生產场地等事情,估计能好好忙上一段日子。
农大的科研团队整日整夜的忙碌看。
红寧县机修厂的二十几名老厂长、老师傅,同样忙得脚不沾地,打螺丝打的手指头都要冒烟了。
不过,仿造计划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过这一段日子的加班加点,老师傅们已然能够熟练拆卸、组装那一台价值28万7000
元的进口货了。
陈春年笑言,等到你们这些老师傅亲自动手,把这一台纯进口的德国货玩坏、玩报废,估计咱自己的產品就能上线了。
还別说。
这些曾经的东北老爷们儿,不愧是手搓过飞机軲、喀秋莎火箭炮架、柴油机和汽油机的人。
经过十几天的战,他们其实已经手搓了好几台半成品的“真空包装机』了。
有些能用。
有些不能用。
陈春年仔细研究过那些半成品,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头其实都快要乐开了。
他发现,朴厂长、罗伯伯等二十几位老师傅,真特娘的是一些人才他们不仅在白,在仿製,在这一过程中,竟然还在根据眼下的生產水平和钢材特性,对那台所谓的进口货,进行了各种魔改。
哎,这就对了。
改开改开,不就是改变思维,放手大干,管它白鸟黑鸟,能吃虫子的鸟,就特么的是一只好鸟。
至此,科学技术这一条『支线任务”基本完成,剩下的,就等厂子办起来,领取经验值和奖励便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