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红泥啊 过来一下下
张大元的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打架斗殴,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执法犯法,罪加一等。
一年整。
消息一出,一片譁然。
大半个红寧县的人都知道,张大元是陈春年的髮小,铁哥们儿,就差同穿一条裤子。
结果怎么著?
嗨,就算陈春年最近几个月时来运转,不但卖猪大肠赚了俩臭钱,而且,还特么得到了县上领导的赏识,都特么升官发財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的铁哥们儿犯一点小事,还不是被抓了。
一年啊。
熟练掌握各种『治安条例”的红寧县混子,扳著指头计算,死活想不通这件事情。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太重了!
搁在以前,像张大元这种烂事,搞破鞋,互殴,最多最多进去玩耍三五个月,出来后,又特么是一条好汉。
外面议论纷纷。
陈春年在家里也不好受,先是老妈杨裁缝,揪著他的耳朵质问,为什么不去找书记县长求情下话。
紧接著,便是张大元的父母、叔叔、姨姨、舅舅、哥哥、嫂嫂,乱七八糟的找来了好几趟。
刚开始,还好言好语的求人,说你和大元是髮小,一起插队、一块长大,你就去县上找人求个情吧。
很快的,一看他油盐不进的样子,人家虽然没说什么话,可是,两家人的关係,肉眼可见的冷淡了下去。
甚至,就连小姨秦小凤,迫於娘家人的压力,都不敢明面上跟陈春年家密切交往了。
这种情况,陈春年早有预料。
搁在以前,他没有发跡,別人绝对不会找上门来求他,因为,找了也没用。
现如今,他成了所谓的『公家人』,成了干部,成了领导,在他人眼里算是一个人物了。
所以。
不求你求谁?
这让他想起一篇关於路遥老哥的回忆文章,讲说的就是这般光景,自从他发表了《人生》,成了著名作家,在长安城混成了人物。
好傢伙。
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三爷爷六舅舅,陕北老家附近几个村的父老乡亲,大凡小事的,都会拖儿带女来找他。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大到娃娃的升官、发財、考大学、找工作,小到借几块路费,好送孩子去外地打工。
今儿借出去几块钱,明儿借出去三五百块钱,
短短几年时间,路遥就被彻底拖垮了。
那老哥哥是个实在人,热心肠,只要有穷亲戚找上门来开口借钱,或者委託他办事,路遥从来不打推辞。
造成的结果,就是他在稿费收入极高的情况下,硬生生欠下了一两万块钱的烂帐。
八十年代的两万块钱,相当於二三十年后的几百万—·
据说,《平凡的世界》那部小说,得了一万多块钱的稿费,还特么不够还帐。
久而久之。
他的妻儿老小遭不住了。
琳达与他离婚,女儿当年还不理解爸爸的苦闷,一个好好的家庭,就特么四分五裂了。
路遥老哥为了赚钱,疯狂写书。
甚至,还落下麵皮,定价5000块钱,给一个狗日的老板写『纪实文学』,直到路遥去世,那5000块钱才到帐。
可以说,路遥的早逝,与他的那些亲戚朋友脱不了干係,就特么一群吸血虫。
可是,乡里乡亲的还不好说什么—"·
哎,想想就特么闹心。
不过,对於陈春年来说,这种种烂事,根本就影响不到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天底下,父子翻脸,夫妻离婚,发小背后插刀子,朋友反目成仇的烂事多了去了。
难道说,让他学著路遥那般,累死累活不討好,让一帮没心没肺的亲戚朋友给拖累死?
只能说、去特么的!
对於眼下的陈春年来说,做生意赚钱已不是主要任务,反正每天一两百块钱的纯收入,仓库里压著价值几十万的山货,怕个锤子。
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和培养人才方面了。
没错,他现在开始读书了。
杨裁缝突发脑溢血,住了將近两个月的医院,陈春年静下心来,想了很多很多。
他反思自己的上一辈子,同时,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这一生的打算,给自己定了几个小目標。
其中一个目標,就是多读书,不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文盲。
他清楚的知道,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读书的念头,就算再聪明,都特么没什么出息了。
老人家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嘛———·
天气暖和了。
落了一场透雨,红寧县一带的山青了,树绿了,道路两边的野草疯长。
小河两岸的芦苇草,生生不息,割了一茬又一茬,都被当地人製作成了帚、扫把,卖给供销社换成了零钱。
一大片一大片的野,寂寞生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