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北平女记者
好在接下来的会议,简单明了,很快就结束了。
林书记一上来,根本不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直接拍了板,一锤定音:“文化美食一条街,是我们红寧县当前的一项大事,是政治任务,必须坚决执行。”
现场静默好几秒,在林书记、梁县长两位大佬的威压下,百十號干部职工悄然退场。
陈春年混在人群中走出会议室。
看看,这就是领导艺术,两位大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小小拆迁问题,轻鬆拿捏!
讲真的,这一幕,给陈春年这个新任“拆迁办主任”的感觉还挺震撼“小陈,你留一下。”
刚走出会议室七八米,身后传来李剥皮的男中音:“领导要见你。”
陈春年停步,转头问一句:“领导见我干嘛?”
李剥皮嘿嘿笑著:“你是拆迁办主任,领导留你,估计是想请你吃饭喝酒吧。”
陈春年搓几下脸颊,默不作声的回到会议室。
领导留他干什么,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不就是过问一下拆迁工作该如何开展嘛。
行政事务,他几乎一窍不通。
男人的成长,往往都是在血与泪、铁与火的洗礼中,一步步长大成人。
久病成医而已。
所以,对於此次拆迁工作,他虽然没有发言,但基本心中有数,一点都不慌··—
“小陈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陈春年一进门,林书记笑眯眯指著那名女记者:“这位是新华社陕省分社的姜记者、姜丽华。”
新华社、姜丽华?
陈春年心下一动,知道留自己干什么了,无外乎接受採访,吹一下、呢,谈一下送货下乡和文化美食一条街嘛。
他坦然伸手:“您好姜姐,我叫陈春年。”
后面半截“我卖卤肥肠的”几个字,他差点没咬住就给禿嚕出去了。
姜丽华的手很小,跟姜红泥的差不多。
只不过,人家的手温软可人,感觉就是一个女人家该有的细嫩;姜红泥的手,却粗糙的不像样子。
“陈春年,陈肥肠?”
姜丽华笑吟吟说道:“早在一个月前,我就听过你的名字,想採访你,结果,你卖滷味小吃赚大钱,没时间搭理我们的这些记者啊。”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紧张气氛,一扫而空。
“走吧,今晚我做东,咱们去吃个宵夜,”林书记大手一挥,十分豪迈的说道,“姜记者想吃羊肉泡饃还是羊杂汤?”
姜丽华却笑了笑,道:“我本来想吃小陈家的卤肥肠,可惜,太晚了,吃不到啊。”
陈春年咧嘴笑著:“明天早上我送过来一碗。”
几个人说说笑笑出了会议室,很快来到林书记办公室,早有秘书泡好了茶水,並备了几样瓜果生。
“姜记者,现在就採访、还是明天早上採访?”分宾主落座,林书记客套几句,笑眯眯问道。
姜丽华:“就现在吧。”
“明天晚上就得赶去凤城,时间紧,实在不好意思哈。”她补充一句。
然后,就进入了访谈环节。
让人家这么大一位记者採访“陈肥肠』,林书记、梁县长很紧张,两个人想走又没走,坐在沙发上略微有些尷尬。
尤其是梁县长,太知道陈春年这狗东西的脾性,性格跳脱,野性难驯,好像啥话都敢说..
至於陈春年自己,其实也就那样吧。
在很多时候,他的跳脱、野性和臭不要脸,都是刻意偽装出来的保护色。
影视剧中的大老板,清一色的沉静、稳健、儒雅,宛如一只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
实际上。
人在江湖,谁特么还没有个三面两刃、笑里藏刀?谁特么还没有个真性情流露?
演员的演技不过关,稳健、儒雅、老道、故作深沉的来凑数罢了·
“陈春年同志,作为红寧县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当初开始创业,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没什么想法啊。”
“啊?没什么想法?”
“对啊,我一个回城知青,待业青年,没学歷,没工作,不想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难道等著政fu安排工作、发媳妇?”
“哈哈哈,您说话还挺幽默。”
“幽默谈不上,就是有点二,我们红寧人都喊我陈二愣子呢。”
找了一个小切口,採访顺利进行。
显然,这位姜记者很有採访经验,温言软语,侃侃而谈,丝毫没有採访与被採访者之间那种紧张情绪。
这让陈春年很舒服。
於是乎,他不免就多说了几百句,从一碗小小的卤肥肠谈起,说到了西北美食,全国各地美食和世界美食。
说起这些时,他閒庭散步,隨手点评,將每一样美食的出处、流传和特色,
讲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哎,可惜这位是文字记者,若是央妈记者来了,可不就是妥妥的美食专栏访谈?
再拓展一下,深入浅出的用图文影视的方式製作成纪录片,可不就是『舌尖尖上的地球”?
半小时后。
姜记者使劲吞咽著口水,强行转换话题:“陈春年同志,您说的美食,把我都听馋了——这样,您就说说咱们红寧县正在筹建的文化美食一条街吧。”
说到这个,陈春年更有发言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