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丽见他终於点头了,顿时信心十足道:“放心吧,这个角色我一定能拿下来。”

这傻姑娘!

赵坤內心却在暗暗嘆息,本来他决定投资后,打算届时让陈虹去当这个製片人。一来,她对纽约唐人街那边很熟悉;二来也是想让她歷练歷练。

这下倒好,两人凑一块儿去了,让自己一个人怎么办?

不让陈虹去吧,毕竟这是第一次让她独当一面,机会难得。而且她的积极性也很高,之前赵坤决定投资后,便已经打电话过去,让她和庄橙一起参与到投资的谈判工作中。

没错,赵坤一贯秉承“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的理念。

决定投资,那是自己看好这部剧,但一切得要按照规矩来。

郑小龙好列也是处级干部,出过国有见识,加之他做事一向认真,很认同赵坤这种理念。说到底,他也怕,说好了投资150万美金,这万一要是就投了二三十万的前期资金,戏都在拍了,结果你告诉我没钱了要撤资,那拉到美国的剧组的该怎么办?

这种事在当下还不少,比如原时空姜闻在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就碰到过这种情况。最大的投资方,一家昆明的房地產公司,本来说好了投500万,结果就付了五十万的定金,电影都开机了,却告知公司没钱了,投不了了。

当时如果不是庆奶极力斡旋,又从这家公司套出了一百六十万,另外填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又从別的地方拉来投资,这部《阳光灿烂的日子》可能真就难產了。

陈虹要回来了,盖丽就要走了,免得撞车。本来这次她就是从正在佛山拍戏的剧组偷偷溜回来,没让好闺蜜知晓。

赵坤亲自开车將盖丽送到机场,目送著她通过安检走进候机楼后,便匆匆返回到北电大门口斜对面的蓟门饭店。

郑小龙和冯晓刚早就坐在一楼咖啡厅的卡座里吞云吐雾。

虽然两方谈判还没有展开,投资没有落地,但郑小龙和冯晓刚觉得只要老板赵坤点头了,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剩下的不过是一些事务性工作。

正因为投资有了意向,《京城人在纽约》这部郑小龙筹备了一年多的电视剧终於將拍摄工作提上了日程。

於是乎正在忙於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姜闻肯定就没有档期出演了。

其实对於这件事郑小龙也是暗自鬆了一口气。姜闻这货在圈內是出了名的事逼,给他当导演压力很大的。

可偏偏这货是目前国內出名的男演员,在投资还未有方向之前,郑小龙还指望拿他当招牌去拉投资了。

如今啥问题也没有。

当然,遗憾是肯定有的,毕竟姜闻的演技摆在那里,要是换个人他还真的心里没底。

另外就是当初赵坤提出的关於大卫这个角色使用一个真正美国人的建议,郑小龙决定接受並修改了剧本,之前已经选定的陈道名只得无奈退场。

“陈道名不会有意见吧?”

赵坤的潜意识里陈道名还是上辈子印象中那个威风八面的电影家协会主席,所有电影人都要巴结的对象。

郑小龙还未张口,冯晓刚就抢先道:“导演,放心吧。道明这个人识大体,都是为了戏好,他不会有意见的。”

赵坤想想也是,如今的道明叔不过就是一个刚刚走红的演员。而且演员这个职业別看在外界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在文艺圈当中地位其实一点也不高。

在国內的影视行业还未真正发展起来之前,其实並没有什么娱乐圈、演艺圈,只有一个文艺圈。

所谓文艺圈涵盖很广,如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舞台表演、综艺杂技等等,是一个很大的范围。

按照中国的传统,毫无疑问文学的地位最高,作家最受人尊重,然后才是美术、音乐,以此类推。

具体到影视艺术,编剧比导演更受人尊敬,演员的地位最低。

自古士农工商,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作家和编剧那是“士”的一员,那是上九流:

音乐、美术和导演属於中九流;而演员作为戏子只能算下九流的一员。

就如《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师傅关班主的那句台词“都是下九流,谁瞧不起谁啊!”

可见戏子表面风光,但地位却很低。

虽说,建国后提倡一律平等。但这种流传几千年的等级观念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很难会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一些导演总是非常热衷於参与剧本创作,无非就是为了標榜自己有文化。

比如说陈大导。

相比之下,老谋子就有自知自明,他的身边永远都跟著一个文学策划的团队,但因为他是最后拍板的那一个,所以他的电影被人詬病最多的就是故事性出了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