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俄国的小说也有好论辩的习惯,从不少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这一点,简单来说就是书报检查制度让很多传播思想文化,哲学,革命的书籍难以出版,于是作家们便通过小说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理念。
简称为用小说光明正大的建政
而长篇小说的话,就像之前说的那样,确实是不太好选择的,像《战争与和平》这样太过宏大的作品,米哈伊尔还太年轻,并且以他的出身去描绘什么最顶层的上流社会,目前确实不足以让人信服。
毕竟他目前接触到的官衔最高的人,那还真就是拥有着独特思维的将军了。
老陀太过后期的作品也不行,那样跨度未免过于太大,而且不得不说,那些作品的风格确实走在时代前列,但也因此要到后期才能得到它们应有的赞誉。
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延续之前的主题,又不至于跨度太大,那么比较合适的自然就是这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了,当然,对于里面的其中一部分内容,确实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再次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太大的问题后,米哈伊尔也是不再耽搁时间,当即就将这部分稿子打包好寄了出去。
而之后又过去了几天,由米哈伊尔他们接手的《现代人》的预订工作也正式启动,不过还未等米哈伊尔收到具体的数据,同样关注着这件事,并且拜托了很多人帮自己打听消息的克拉耶夫斯基,却是先一步知道了这个数据。
总得来说,在克拉耶夫斯基知道《现代人》的事情后,他这些天做的事情差不多就是散播发行人无力偿还债务的谣言,在很多人面前说它的坏话,再就是格外注重自家杂志下一期的质量,了很大的价钱要来了几位享有盛名的作家的稿子,并且准备统统发在下一期上面。
在正式打擂台之前,克拉耶夫斯基当然希望自己的其它行动能有所成效,但在听到那个预订数字后,克拉耶夫斯基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
“年度订阅费十七卢布,然后现在就有了一千五百订户了?!这些订户到底怎么想的?竟然这么看好一本新杂志?他们难道不怕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吗?!”
大概是因为维萨里昂和他的那些朋友以及那位年轻人的名声吧.
想了想最近在街头上听到的那些议论,负责告诉克拉耶夫斯基这件事的编辑尼科丁心里面大致倒是也有一个猜测。
说起来自从前几次的接触之后,他就隐隐感觉到那位年轻人并不像别林斯基那么容易糊弄,但说实话,他也是万万没想到对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接连搞出这么多大动作,甚至现在都快要站到克拉耶夫斯基先生的头上了。
毕竟话说回来,哪有这么年轻的出版商?
而且从目前这个数据看起来,对方好像真的快成功了.
看着依旧在生气的克拉耶夫斯基,尼科丁一下子又想起了最近听到的一些传闻,差不多就是《现代人》这家杂志似乎准备提高作者的稿酬和待遇什么的。
由此看来,克拉耶夫斯基能免费得到稿子的日子大概是要一去不复返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