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浇了又浇,戏怎么挑?
第161章 浇了又浇,戏怎么挑?
手机那头的金大元没听到回应,连珠炮似的追问:
“喂?姜在勋?有在听吗?信号不好?”
姜在勋被这连声催促拉回神。
“哥,工作的事……先暂时放一下。”
他试图把脑子里交织的双门洞烟火与战区硝烟暂时按下去:
“有另外一件事,我想问问你。”
“嗯?”
“我有个朋友被两个人同时点名了冰桶接力挑战。这种情况下,他需要录两条视频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随即爆发出金大元毫不掩饰的嗤笑:
“呵!跟我还装上‘我有个朋友’了?姜在勋xi,你这演技用错地方了吧?”
“咳咳……”
姜在勋尴尬的咳了两声。
“理论上嘛,是的,被几个人点名就得录几条。但你这情况嘛……”
金大元话锋一转,道:
“去哪录?公司?还是?赞助商的衣服都发来了,就等着你开工呢!”
“什么赞助商?”
这次轮到姜在勋愣住了。
冰桶挑战的初衷是唤起公众对渐冻症的关注与支持。
是带着纯粹善意的公益活动。
然而。
当这股风潮席卷娱乐圈,成为明星艺人彰显社会责任与紧跟潮流的热门标签时,其本质便不可避免地被流量和商业规则渗透。
参与度越高,曝光量越大,潜在的价值洼地便被品牌方嗅到——
还有什么比让艺人在万众瞩目的冰桶挑战视频中,“不经意”地穿上自家logo醒目的服装更能引爆话题的呢?
本质上。
这与明星婚礼上那些“友情赞助”的顶级珠宝、奢华婚纱并无二致。
都是将公众关注度精准转化为品牌曝光的经典商业运作。
姜在勋的情况便是如此。
他本身的热度、流量、人气之类的并不高。
但架不住被林允儿、裴秀智这两位顶流同时点名接力。
其背后蕴含的话题度和关注度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事件”。
也因此。
有品牌方赞助姜在勋的行为并不奇怪。换个角度来看,与请他拍一条广告没什么区别。
这也导致姜在勋的冰桶接力视频已然从一个单纯的公益行为,蜕变为炙手可热的广告位。
听金大元解释完。
姜在勋眉头微蹙,道:
“那不成作秀了吗?”
“作秀?你想多了!”
金大元立刻反驳道:
“品牌方只是想借着你这波热度,为自家品牌亮个相。内容说什么、点谁的名,全都按你自己的意思来!”
“广告费品牌方按市价付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拿这钱烫手,干脆!一毛不剩,直接捐给 als相关机构!衣服是白来的,视频照拍,慈善照做,关注度还翻倍。省了服装预算,刷了正面人设,还把钱实实在在砸到了正地方!”
“一举三得,这买卖稳赚不赔啊小子!何乐而不为?”
电话那头金大元连珠炮般的“可行性分析”砸得姜在勋有些发懵。
不得不承认。
他这套“捐广告费、拿赞助衣、做真慈善”的组合拳逻辑,滴水不漏地堵住了他所有的伦理担忧。
纯粹为了商业。
他膈应。
但像金大元说的这样操作……
似乎真的能把事情做到各方都体面,包括对渐冻人群体。
“……好吧,听你的。”
沉默几秒。
姜在勋妥协。
“这就对了嘛!”
金大元的声音立刻轻快起来:
“等着!哥马上到!先把你那‘双份冰水’搞定了,咱们再来好好谈谈后期工作的事!”
“……嗯。”
电话挂断。
姜在勋放下手机,盯着屏幕上林允儿和裴秀智视频下面那不断跳动的评论数字。一场冰冷的公益接力,却莫名其妙把他架在了名利和选择的暖风口。
他叹了口气。
双倍的甜蜜?
双倍的烦恼?
现在似乎要加一个“双倍的赞助 t恤”了。
行吧。
好歹能把衣服钱省下来……捐出去?
姜在勋甩甩头,起身去换衣服。
金大元的那辆破车的引擎声大概很快就要撞破圣水洞午间最后的宁静。
……
保姆车熟门熟路地驶入sem公司所属车库。
两人疾步穿过公司的玻璃幕墙走廊。
最后在一间临时的简易更衣室门口停下。
金大元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两个厚实的防尘袋,直接上手拉开了第一个防尘袋的拉链——
里面是一套纯黑色的机能风休闲套装。
面料挺括。
细节处有银色的反光条勾勒,肩膀和裤脚有战术口袋设计,袖口收紧,胸口位置绣着一个简约的“adhoc”字母 logo。
典型的韩国本土户外潮流品牌。
风格硬朗。
很符合姜在勋近期的硬汉角色形象。
“这套行,干活方便。”
金大元咂咂嘴,拉开了第二个防尘袋。
第二套则截然不同:
深蓝色的宽松运动夹克搭配同色收脚长裤,材质是柔软透气的速干面料,设计简洁,只在左胸位置有一个非常小的白色 logo——一个简约的指南针图案环绕着“discovery expedition”的字样。
这牌子同样是韩国本土热销的户外品牌。
但更偏城市轻户外路线。
质感更内敛温和。
“嚯,两套都挺拿人啊。”
金大元把两个袋子往姜在勋手里一塞:
“进去换上 adhoc那套,速战速决。”
姜在勋接过衣服,没多话,转身进了更衣室。
不多时。
他换好了那套纯黑色的 adhoc机能风套装走了出来。宽肩收腰的设计确实衬得身形挺拔,深色更显利落。
冰桶挑战的录制地选在经纪公司一隅被临时围起来的半露天阳台。
初春的风带着料峭寒意。
阳光正好。
背景能看到远处首尔林立的楼宇。
助理调整好三脚架上的手机镜头。
金大元站在镜头外。
手里捧着一个装满了冰块和冰水的白色塑料大桶。
“准备好了?”
姜在勋对着镜头方向点头。
“action!”
助理迅速按下拍摄键。
屏幕上。
姜在勋站在白晃晃的阳光里。
声音清晰平稳:
“大家好,我是演员姜在勋。很荣幸被林允儿 xi点名参与这次有意义的冰桶挑战接力……”
(此处省略关于渐冻症和慈善的官方表述)
接着。
轮到他点名三位接力者:
“那么,我要点名接力的是——”
“刘海镇前辈nim。”
“罗美兰前辈nim。”
“车太贤前辈nim。”
名字报完。
几乎是同时。
“哗啦——!!!”
巨大的塑料桶被从后方举起。
混合着冰块的冰水如同小型瀑布对着姜在勋兜头盖脸地浇了下来。
即使早有心理准备。
姜在勋的身体依然被这巨大的温差刺激得瞬间绷紧。
双手握拳。
牙关紧咬。
在原地硬生生站了两秒钟才猛地甩了甩头。
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
对着镜头扯出一个笑容:
“完成!”
金大元立刻递上厚厚的浴巾。
姜在勋迅速把自己裹了个严实。
“换衣服。”
更衣室里。
姜在勋脱下湿透沉甸的adhoc套装。
换上那套深蓝色的 discovery expedition运动服。
柔软的速干面料贴在微温的皮肤上,带来截然不同的舒适感。
走回天台。
位置没变。
摄像机再次开机。
开场白与前一次基本一致,强调了挑战的初衷,但被点名的变成了裴秀智。
而他自己的点名对象也有了变化:
“朴炯植xi、姜河那xi、金智媛xi。”
……
两条视频录制完成。
宣发人员立刻带着素材离开去进行后期制作和上传。
天台上的寒风顿时显得更萧瑟了些。
姜在勋换回自己的常服。
捧着金大元塞过来蜂蜜姜茶小口小口地喝着。
蒸腾的热气氤氲了他湿漉漉的脸。
双份的冰水浇透换来的是双份的赞助费即将捐出。
点名的名单也精心分成了两份。
一份是电影圈的前辈。
另一份则是一起扛过新人期的伙伴。
算是……雨露均沾?
“总算搞定了……”
金大元拉了把椅子在他旁边坐下,打断了他的思绪:
“双倍‘甜蜜’解决了,咱聊聊正事?”
“嗯。”
金大元吊着牙签,拿出平板划拉几下:
“《太阳的后裔》男二是军人硬汉设定,跟你在《国际市场》里那个路子有点像,但背景是现代军旅加医生爱情线,剧情格局听着挺大。”
“另一头申源浩的《请回答 1988》也把正焕的角色梗概和初始剧本片段发来了。双门洞普通人家的二儿子,青春期别扭寡言,暗恋隔壁女孩好多年那种……说穿了就是个大男孩。跟金恩淑那边完全是两个极端方向。”
他把两份资料递给姜在勋看:
“《太阳的后裔》采取的是中韩同步播出模式,中方平台介入深度合作,他们要求所有制作素材,必须是提前完成、一次性交付,经过他们的‘审核’流程后,才能最终定档上线。”
“好处是像电影一样——‘拍完即解脱’,省掉追着观众每周反应调整剧本、赶工加拍的麻烦事。”
“但坏处呢?坏处就是——你失去了即时反馈这面镜子!编剧写的台词、演员的表达方式、剧情的推进节奏……是好是坏,观众接不接招?没人知道!没人能在中途及时调整方向!哪怕编剧是金恩淑——她也不行!”
“隔着一整个海洋和漫长的审核期,搞不好你这边都快要杀青庆功了,对面才悠悠甩过来一个意见‘某某集某某段需要补拍’……或者干脆就是‘部分涉及 xx背景的剧情需要删减调整’!这一删一改,轻则剧情连贯性撕裂,重则整部剧核心价值模糊……高开低走、虎头蛇尾?完全可能!”
金大元又快速划动平板,调出另一份资料:
“再看申源浩的《请回答 1988》。优点?系列剧续作的招牌,自带稳定的观众基本盘,他们对双门洞那套烟火日常有感情。”
“拍摄模式也是熟悉的边拍边播,观众反馈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灌进来,编剧团队能实时微调,保证剧情的温度和观众的情绪同频共振。缺点呢?”
金大元重重地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