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何进绝杀董太后,天下权利正式进入
皇宫,寝殿之外。
董太后身着玄色华服,头戴九凤衔珠钗,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气势汹汹地到来,看着急匆匆赶来挡路的皇后。
“见过太后!”
皇后何莲、冯芳、李药等人忙对董太后行礼。
董太后眼神凌厉,直视着皇后,声音中满是忿怒与不屑,呵道:
“皇后!你兄长何进竟敢带兵冲入皇宫,以下犯上,搅乱朝纲!如今更是擅自立刘辩为太子,这眼中还有没有陛下,有没有本太后,以及皇室威严?”
皇后面色一沉,心中虽依旧有些忌惮董太后,但此时局势已变,她也不应该如往日般畏惧,站直了一些身体,对董太后回应道:
“太后,兄长何进此举乃是为了铲除祸国殃民的十常侍,匡扶汉室之举,如今陛下龙体欠安,为稳定朝局,自然该立大皇子为太子主持朝政,虽是无奈之举,但是这也符合祖制,也是陛下之意,更是顺应民心、群臣之意。”
“符合祖制?还说是陛下之意?”董太后一听更加恼怒了,呵斥道:
“不过是你们何家妄图把持朝政的借口罢了!陛下何时说过此话?哀家告诉你,只要哀家还在,就绝不能让刘辩登上太子之位!二皇子刘协乃陛下属意之人,才是名正言顺的储君!”
皇后何莲也是心中怒火腾起,若是说之前何氏还有的选择,她还敬畏董太后三分,但是,如今随着何氏被逼上绝路,刘宏也是要抛弃何氏,不惜拿何进开刀,皇后的心态也变了,那就是她儿子刘辩必须要当太子,不然,何氏依旧完蛋。
皇后颇为气愤,不客气道:“太后,大皇子刘辩乃臣妾所生,自幼聪慧贤德,深得陛群臣认可。如今局势动荡,也唯有立大皇子为太子,才能稳住朝堂,安定天下,还望太后以大局为重。”
董太后听着皇后竟然以如此语气和自己说话,怒不可遏,伸手一指何莲,道:
“你这贱人!竟敢与哀家顶嘴!来人,去将蹇硕叫来,哀家倒要看看,谁敢在这皇宫之中放肆!”
皇后何莲心中微微一紧,目光扫在身旁的冯芳,倒是也微微放心下来,宫中兵马皆听命于冯芳,而冯芳又支持她,再加上宫外的兵马,也是何进占据上风,根本不需要惧怕董太后。
如此想着,皇后看着董太后语气淡淡说道:
“太后欲找谁那是太后的自由,但是,臣妾提醒太后,如今洛阳城中局势尚且混乱,兄长何进带领兵马巡视全城,若是再起冲突,可就不好了。毕竟蹇硕也是宦官,被群臣弹劾。”
皇后的话,让董太后愈加气愤,不过,却也是明白皇后如今有恃无恐。
“滚开,哀家要见陛下,哀家倒是听听陛下是真打算传太子之位于刘辩不成?若是假传圣旨,哀家饶不了你何氏!”
董太后不理皇后了,欲进刘宏寝殿。
只不过,守卫寝殿的冯芳等羽林军顿时有些为难,看向皇后。
“岂有此理,难道哀家见不得陛下?”董太后怒目圆睁,袍袖剧烈颤抖,看向一众羽林军道:“你们胆敢阻拦,当真以为能只手遮天不成?”
皇后何莲神色未改,只是安抚道:“太后息怒,陛下本就身体不好,今日惊吓昏迷,此刻若贸然惊扰,只怕对陛下身体更加不好。”
皇后顿了顿,又道:“太后若是不信,可问李药神医,李药神医乃陛下钦点的宫廷圣手,太后若不信,大可一问。”
董太后自是不信,立即看向一旁年轻的李药。
董太后是认识李药的,并且,就是因为李药,刘宏才能活那么长时间。
董太后深吸一口气,问道:“李小神医,哀家问你,皇后说的可是真的?陛下真不能见人?李氏可是陛下女婿,李小神医也是李氏之人,哀家相信你,你告诉哀家!”
李药这时,忙从一旁走出,对董太后恭敬拱手道:“回太后,陛下脉象确实虚浮如游丝,肝火攻心,已经昏迷过去,此刻确实不宜见客了,若再受刺激怕是命悬一线!”
李药郑重恭敬回道,只是董太后却是不信。
董太后怒极了,猛地甩开搀扶她的宫女,径直朝寝殿而去:
“好个李药!好个皇后!当哀家是三岁小儿不成?今日哀家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戳穿你们的阴谋,谁敢拦哀家!”
董太后往前闯,身后的宫女太监们见状,慌忙举着宫灯跟上去。
冯芳脸色微变,一众羽林军也僵硬当场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皇后何莲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轻声道:“太后不见陛下心不死,让太后进去吧。”
一众羽林军闻言,纷纷让开。
寝殿厚重的雕木门被推开,董太后走入寝殿,一眼便望见床榻上面色惨白,神色萎靡陷入昏迷的刘宏——昔日威严的帝王,此刻便如病入膏肓的病人。
“陛下!”董太后踉跄着扑到榻前,颤抖的手抚上刘宏苍白的脸,董太后猛地回头,目眦欲裂地瞪向随后而入的何莲,道:“你们对陛下做了什么?”
皇后何莲红着眼眶,姿态哀戚道:
“太后你可不能血口喷人,陛下本就有重病,真是昏迷过去了,因此陛下才口谕让辩儿成为太子,若是不信李药,太后可以再召其他太医!”
董太后哪里会信皇后的话,认定李药与皇后勾结,因此,又让人把宫中的御医都请了过来。
只是,让董太后不能接受的是,众御医给出来的诊断都是刘宏真的陷入了昏迷,什么时候能醒来都不知道,也没有查出来服用毒药迹象。
董太后攥着刘宏的手,猛地转身,发丝凌乱地瞪着何莲,眼中似要喷出火来,道:
“今日就算查不出毒药,哀家也知道是你们搞的鬼!只要哀家活着,就绝不让刘辩这小儿得逞!”
皇后低垂的眸中闪过怒火,美眸盈满泪水,哽咽道:
“太后何苦如此相逼?陛下昏迷不醒,太子监国乃是社稷之需。若因争执延误国事,天下苍生岂不是生灵涂炭?”
“陛下欲立的乃是协儿,又岂是刘辩!”董太后喝声道。
……
后宫中董太后与皇后的争执,也很快到了朝堂上。
文武百官很多依旧还停留在十常侍宦官被杀的兴奋与喜悦中。
但是,很快宫中便传出本就身体不好的刘宏,昏迷不醒,立下大皇子为太子的口谕。
皇宫,明堂殿。
“诸位大人,”皇后何莲的声音从御座旁响起,她身边八岁的刘辩,凤冠上的珍珠随着身体轻颤,道:
“陛下昨夜昏迷前,已口谕立大皇子为太子。今召集群臣,是为共商监国细则。”
听着皇后的话,大殿内何进、袁隗、王允、董卓、袁术、袁绍等人皆有些兴奋。
只是,这个时候,太仆杨彪突然出列,手举笏板道:
“皇后娘娘,立储乃国之大事,又岂可信口传谕?老臣请见陛下,若真有口谕,亦需三公副署、宗正备案!”
此时三公之首太尉杨赐皱紧了眉头,他并不是何进的人,他更心向汉室,向着刘宏,但是这一切来的太快了。
“太仆当知道陛下陷入昏迷了,又岂能留下圣旨?并且此事乃众将士亲眼所见,岂能有假,本宫又岂会拿此事玩笑,若是本宫假传陛下口谕,岂不是陛下醒来便被拆穿了!”皇后看着杨彪说道。
“杨太仆,当时是我等亲眼所见,陛下在皇后耳边说的,不可能有假!”
这个时候,袁术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另外如今陛下昏迷,按照祖制也当由嫡长子继承,因此,大皇子皆应称太子,称大汉储君!”
袁术力挺,令一众袁氏门生官员纷纷声援。
杨彪亦是有些手足无措,他并不是不想大皇子为太子,而是担心这其中难免会有猫腻。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骚动。
董太后在几名宫女搀扶下进入,当即喝道:“皇后!你真是好大胆子,眼中还有我这个哀家?”
董太后出现,让皇后、何进、袁术等人都是面色一变,一众朝臣纷纷对董太后行礼。
董太后是刘宏的生母,无疑是拥有无可置疑的正统地位和崇高的皇室威严,哪怕在刘宏不能处理朝政时,也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话语权。
“扶立大皇子为太子,哀家不同意!”
董太后直接拐杖一戳,老态龙钟大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