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非技术壁垒,第二阶段调查
“做事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也没必要害怕。国际巨头又怎么了?他们在别的地方我不管,到了国内就容不得他们兴风作浪。”
方唯也有担心,但惟独没有惧怕。
因为惧怕没有用,这些在农业领域兴风作浪的国际巨头,严格说起来就没有一个好东西。他们可不是大善人,而是贪婪的饿狼。
好在他有底气,国内也不会允许把自己的粮食安全寄托到别人的身上。
他的话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了信心,说实话,他身上的光环实在是太耀眼了,即便是在国际巨头暗戳戳的下场的情况下,所谓的第二代转基因玉米种子,也还是落后于【玉香183】。
“那我们就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在保证【玉香183】种子供应的前提下,尽量的稳住现有的市场份额。好了,下面我们开始讨论秋收的事情。”
蔡桐随即转移了话题,开始讨论秋收的安排。
方唯随即起身离开了会议室,这些事不需要他的参与,因此也就没必要继续呆着。
过了两天。
秋收工作正式开启,各大队都几乎同时奏响了机械轰鸣曲。
今年的重点有好几个,除了【南光五号】稻种和【玉香183】玉米种子,还有【南豆333】大豆种子。
这些品种的收割时间都不一样,而秋收的重点自然是稻种。
【南光五号】稻种、【南光四号】稻种以及【农优82】稻种等,另外还有大面积种植的【南光五号】水稻。
种植水稻的收益自然远远比不上育种的收益,但稻种也包括其他各类作物的种子,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而稻谷或者说大米的市场容量却要高出无数倍。
在公司主动调整稻种产量的时候,多出来的水田自然不会空置,用来种植水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大家吃的是大米和面粉,并不是种子。
瑶岭农业在调控的起伏中,业绩也随之上下波动,这是正常现象。不过今年多了6万亩的大豆种子,所以业绩还是可以的。
这一季,只播种了3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3万亩的【农优82】稻种以及2万亩的【南光五号】稻种。
【南光四号】稻种的总产量为4800万斤,【农优82】的产量为4200万斤,【南光五号】的总产量为4200万斤。
这一季的稻种产量是近几年的一个低值,尤其是【南光五号】稻种的产量,已经压缩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
但目前的市场饱和度还很高,要到了明年传播之后才会陡然下降。
因此,方唯的调控产量目标已经达到,到了明年又会进入一个生产旺季。
忙忙碌碌的秋收工作结束,比其他乡镇提早了差不多一个月。
随后,瑶岭农业宣布开始发售稻种。市场的需求虽然下降了很多,但稻种的产量也同步减少了很多。
因此,销售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并未造成积压。
至于稻谷,那是不用发愁的,光是内部消耗就达到了1500万斤,不过价格和市场收购价持平。
今年的收购价涨到了每斤0.26元,总量高达29400万斤的稻谷只收入了不到8000万元,说实话种粮食是真的不赚钱。
“对公司来说也无所谓,就当是为粮食生产做贡献了。”
秋收过后,公司在合作社召开了秋收工作总结会,有人开玩笑说种水稻很亏。
方唯就笑着回应了一句,要是大家都不种水稻,而是一窝蜂的去种植高价值的经济作物,那么粮食安全该如何保证?
作为全省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瑶岭农业可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经济利益。
实际上公司种植水稻也是赚钱的,因为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对于农药和化肥的需求有很少,所以利润还是有的,只不过相对较少罢了。
接下来,蔡桐在会上针对今年的秋收工作做了总结。
公司的各个生产单位在农业生产上都很规范,这是多年的经验积累,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是因为公司是以育种为主,在种植水稻上就显得粗略一些。
“蔡总,咱们也不要责备求全,一些小瑕疵还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讲?主要是咱们的人力资源有限,所以就得从成本和精细化之间寻求平衡。”
见蔡桐打算追究生产单位的责任,方唯赶紧摆了摆手,替生产单位说了句公道话。
有些事情需要追本溯源,根源其实不在各单位身上,而是各个生产单位配的人手本来就不够。为了低价值的水稻生产增加人手,完全没必要。
打个比方,到了来年又会增加稻种的培育面积,多出来的人手该怎么办?
所以说平衡很重要,真没必要要求的太严格。
“既然有董事长为你们求情,惩罚就免了,但回去后一定要认真的检讨,不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就放松要求。”
蔡桐最终还是没有出发各个生产单位,算是给了方唯一个面子。
他在公司的威望肯定远远比不上方唯,但大多数员工都害怕他,因为他的要求很严格,对于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人员处理起来毫不手软。
就像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倒是配合默契。
总结会开完,该奖励的奖励,该批评的批评,大家便纷纷散去。
今年冬天不种植油菜,水田一律实行休耕,所以水田里种植了牧草,翻地之后可以用来肥田。
就在总结会不久,杂交玉米项目组传来了好消息,最后一个阶段的自交系培育成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测定,然后找到适合进行杂交的玉米品种。
“方支书,咱们培育出来的自交系似乎有点过于强大,各项数据爆棚,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测定有错误。然而经过重新测定,这些数据都完全正确。”
作物所和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完成了测定工作。
测定的结果异乎寻常的好,这反而让大家的心里没有了底气。
“测定数据给我看看。”
方唯很好奇,然后发现数据果然有些异常,主要是因为太完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