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数日。

新凯奇突然宣布将推出第二代高产玉米种子。

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凯奇的新品依然是转基因玉米,但产量和其他特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是新品种玉米的定价很便宜,比【玉香183】的价格低三成左右。

“支书,新凯奇的第二代玉米种子,产量大约有【玉香183】的85%,但价格只有【玉香183】的70%,我们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为了这这件事,蔡桐专门从省城赶到了瑶岭乡。

当时很多人也包括他本人,对彻底打垮新凯奇充满了信心。方唯早就给他们泼过冷水,新凯奇的背后站着国际巨头,实力雄厚,没那么容易被垮掉的。

“无妨!他们或许能拉回一些市场份额,但总体上他们的产品依然处于劣势,不用太过担心。而咱们也开始研究杂交玉米,一旦成功,碾压式的优势又回来了。”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反过来宽慰了蔡桐几句。

蔡桐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了下来,整个瑶岭农业的灵魂就是方唯,只要方惟有信心,那么公司上下就不会乱了方寸。

“支书,我们需要调整价格吗?”

“不用!种子在农业生产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种植户首先考虑的也不是价格因素。我认为未来种子价格上涨是个大趋势,咱们不打价格战,而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瑶岭农业也是有服务的,别人买了公司的种子,公司技术部就会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

只要能保证这两点,些许的价格差异倒不用太在意。

蔡桐的心里有了数,接下来又和方唯聊了一下其他的事情,便起身离去。他需要巡视各个生产单位,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

公司的高管深受方唯的影响,经常会深入生产的第一线,而不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

趁着新凯奇的新品还没有上市,方唯抽时间去各工厂转了转。他首先去了工业园区的五金厂、食品公司、竹器厂,对各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审计和指导。

随后他又去了香江。

电器集团公司是瑶岭农业发展的最好的企业,没有之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正好赶上了国产家电腾飞的好时机。

制冷设备厂的生产规模一再扩大,但发展最快的却是小家电。

小家电这一块的市场需求量大,品种繁多,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支书,之前说要进行首次分红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不乐意。后来我们和多家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贷款快速的扩大了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抵达香山的第一天晚上,张文远请方唯喝酒。

谈到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他很有感慨,说了一些肺腑之言。

如今的电器集团公司,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在当地企业当中名列前茅。说不好听的,现如今是银行求着公司贷款,而不是公司求着银行。

因为公司的财务状良好,资产优良,谁不喜欢这样的企业呢?

家电制造行业是重资产的行业,投资大、技术更新快、研发能力突出,这就注定了未来是赢家通吃的局面。

有银行的支持是一方面,有实力大股东是另一方面。

“江董最近有没有来过?”

方唯笑着点了点头,张文远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善于学习,凭借个人魅力聚拢了一群人才。

反正也不用他亲自冲在生产研发的第一线,他只要善于用人敢于用人就行。

方唯端起酒杯和对方碰了一下,干了杯中酒,然后问起了江石月。

江石月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为公司的发展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像进口的先进设备,都是江石月捣鼓回来的,要是没有人家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江董半个月之前来公司转了转,他对于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进度有点不满意。我就和他说,目前的大环境就是这样的,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他最后倒没说什么。”

张文远江石月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就是把瑶岭电器推到香江上市。

对方认为一家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还要去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

方唯总体上认可江石月的观点,但国内的改革是循序渐进式的,所以注定企业不能一下子跑得太快,免得到时候翻车。

“嗯,现在倒是可以尝试一下。张总,你回头和当地有关部门接触一下,听听他们是啥意见。关于企业改制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明白吗?”

“支书,我明白!”

两人私底下交换了意见,第二天,方唯才正式开始了巡视。

在经营上,方唯给予了张文远和管理层充分的自主权,但在财务、人事等方面,他又卡的很严格。尤其是审计工作常抓不懈,一旦发现苗头,就会把违规者拿下,绝不姑息。

他到了香山的第五天,才抽空和于浩单独吃了顿饭。

“我已经彻底掌握了销售部门,国内的销售网络业已搭建完成,请支书放心。”

“我对于你的能力还是很放心的,就是觉得你们夫妻俩总是天各一方,不大好吧?”

方唯和于浩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严格说起来他还是对方的师兄,毕竟这小子是关老爷子的衣钵传人。

所以,除了聊工作上的事情,他也关心了一下对方的家庭问题。

“怪我,我还没来得及和你说。雪琴现在经常会过来,我们还打算在香山买一套房子,以后这边就算是我的第二个家了。”

于浩说梁雪琴现在也当起了甩手掌柜,经销家具的生意做的熟门熟路,店里放个可靠的人看着就行。

所以梁雪琴经常会过来看于浩,还打算在香山买房,在这边也安个家。

孩子们渐渐长大,两人终于可以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

“这可是好事,来,喝起!”

方唯也替对方感到高兴,于浩两口子现在不缺钱,实际上像两地分居的事情根本难不住他们。

吃过饭,两个人便各自散去。

方唯在香山呆了十天,详细了解公司以及各工厂的运作情况,然后便返回了村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