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道:“诺!”

而罗马,迦太基大同党人则讽刺亚细亚地区的大同党人,没有大汉的命,却得了大汉的病,是一群刻舟求剑的蠢货。周间还了一份大汉日报念道:“博士夏侯麟在访问匈奴国期间,询问匈奴大祭司,匈奴国是如何做到让毕业的学士,安心服从朝廷的安排,他说大汉的年轻学士总是很顽劣,不愿意服从朝廷的安排,老师的督导,你劝他为他好,他根本不听,~~~。”

所以徐爱民几乎订阅了大汉所有的主流报刊,尚书台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这些报纸当中摘要他想要得到的消息。

周坚道:“臣不知晓。”

后面徐爱民又听了十几个各郡的新闻,虽然也有几个让人高兴的事情,介绍什么地方水坝建设成功,哪个县建设发电厂通电了的好消息,这些消息能让徐爱民感受到大汉还处于上升的势头。

因为政策的不同,大秦洲的大同党已经分裂成为两派,一派是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重投入,重积累,他们认为只有一切进行工业化,只有工业化国家才能在全球生存下来,工匠要先吃苦,后享福,先进行工业化,后推广福利,生产力达不到,贸然改变生产关系,只在掩耳盗铃。

“诺!”

也想过用百姓监督汉吏,但现实却非常不好,他几次试点的结果,百姓不但没有起到监督汉吏的结果,反而使地方上村霸,乡霸兴起,他们和汉吏同流合污,反而造成更坏的影响,他也只能无奈的取消这些失败的试点。显然大汉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难以配套这样的制度。

“内史令上书,观众已达到富裕生活的标准,百姓普遍都有中学以上的学历,拥有政治觉悟,臣请试点地方民主模式~~~地方应该开放决策权,让地方的百姓更多的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管理当中~~~。

刚成为帝王的时候,徐爱民还认为以大汉拥有的资源和先进的科技,实现大同之治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实现,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主政,他才明白,汉吏才是大汉实现大同之治最大的阻碍。

徐爱民本身精力有限,对这些奏折,他进行二八分,八成繁复且他认为不大的事情,由尚书台转给丞相府,交给丞相张辟疆处理,两成他认为紧要的事务,进行思考之后,再批复。

所以它不具有剥削性,更不具有阶级性。他只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要素,资本的唯一特性是什么?逐利,哪地方能赚钱?资本的嘛往哪去,他的嗅觉是最灵敏的。资本可以依附于国家,也可以依附于人民,也可以依附于企业,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附在任何主体上,它都应该是中性的~~~~~。”

徐爱民有些不满意道:“马宇最后是什么情况,是嘉奖了还是明升暗贬了?”

“停,简直臭不可闻,这是谁的文章?”徐爱民有些犯恶心道。

徐爱民听完刘恒的奏折,眉头紧皱,这是一个很难做到的政治目标,大汉朝廷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

周坚道:“诺!”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没多久,张辟疆,陈买,袁盎三人就来到皇宫。

“臣张辟疆,陈买,袁盎拜见陛下。”

徐爱民摇头道:“如此迂腐的学派居然还能存在,连资本和资本家都分不清,更加不明白资本逐利的手段就是剥削剩余价值,这点本事也能做学问,我大汉学术界腐朽了。”

即便大汉朝廷监管的非常严厉,但汉吏腐败问题依旧不能解决,甚至就是因为朝廷监管的太严苛。

要是对大汉所有不公的事情都不满,他这个皇帝可能要成为御史大夫了。只是报纸上没有说马宇情况让他有的不满。

徐爱民不满道:“让学府令下达一个命令,特招马宇为政务学院的学生,这样的正直的汉吏是我大汉最宝贵的财富,什么时候大汉的官场不能留下这样的汉吏,则说明我大汉失去理念。”

徐爱民一挥手,让读报的尚书离开。

徐爱民很无奈,即便他不断提拔那些务实的汉吏,奖励那些踏实肯干的大汉百姓,但大汉朝廷务虚之风还是不断抬头,像夏侯麟这样的博士,他们在大汉不是极个别人,而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徐爱民听到后面都是一些套话官话,制止了周坚继续念报纸的行动。

而后他有些疲惫的叹口气道:“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汉吏依旧需要教育,朝廷更是不能放松。”

不像九原,雁门等郡县,报纸上的都是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况。这些地区贫穷,相对封闭,当地的汉吏更是沆瀣一气,甚至连当地的报社都和他们同流合污,他们之间形成一张大网,隔绝上下。

徐爱民摇头道:“又是一个在学府待久了的书呆子,不深入年轻学士当中,体会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苦楚,反而跑到匈奴国问人家的大祭司,这不是问道于盲。”

但徐爱民主要关注的却是报纸上报道汉吏,违法乱纪,知法犯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等行为。

“匈奴大祭司道,不要强迫年轻的学子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替他们做选择,让他们自由发展,而且匈奴是个讲法治的国家,能给青年学士带来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石油收入大部分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马宇本是一个会稽郡的小吏,因为举报了自己的上级而被会稽郡日报报道,徐爱民也非常关注这消息,叮嘱尚书台,这事情有了后续情况就马上告诉他。

所以徐爱民很少看着几地的报纸,更是经常派遣御史团和廷尉法曹去北方采风,了解当地真实的民间情况。

公孙弘继续拿起一份法治日报道:“南郡农户赵某因为农具需要购买汽油~~~~~~~~~~被罚款三万钱~~~~~~~。”徐爱民听完不满道:“朕几天前去关中乡村的时候,就有三老向抱怨说,他们耕地的拖拉机不能上道路,给农户带来很大不便,当时轨道司回复说,拖拉机容易损坏道路,朕认可这个说法了。

但现在刘恒还想要试一试,徐爱民想了想道:“让内史令提交详细计划。”

等他们看完之后才问道:“此事关乎我大同之治的旗帜,不能等闲视之,各位爱卿认为朝廷该如何处理?”

张辟疆三人沉思片刻后,袁盎道:“希腊等国,小国寡民,人口不过十几万众,亚细亚地区也不过百万之众,朝廷干脆分一二产业给他们,足够解决他们的债务危机了,现在朝廷不是开始推广中小学生四季校服,干脆就把订单给希腊等国。”

徐爱民摇头道:“此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策,违反经济规律,让我大汉圈养亚细亚各国,难以长久。”

陈买道:“亚细亚各国科技落后产业不兴,干脆让他们去二皇子的西炎国做劳工,西炎国发现了一个大金矿,二皇子用这笔钱大兴建设,正好缺少劳动力,西炎国和亚细亚各国形成互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