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不同发展模式与与务虚之风
第711章 ,不同发展模式与与务虚之风
刘如意听完这些老朋友提的要求之后也是一脸头疼,罗马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相对于大秦洲其他大同党执政的国家,他们对公民的待遇是最差的。
他和罗马大同会有个激烈的探讨。对工匠没有福利待遇,刘如意还能接受,毕竟大秦洲普遍比大汉更加贫穷,加上他们有上千年的奴隶历史,农耕技术并不算太先进,能养活的公民太少。
就他们现在的生产力,全面学习大汉的福利待遇是一种刻舟求剑的行为,但对于工匠被残酷压榨的事情刘如意是反对的,他认为要给工匠留下养活家人的收入,还要留给工匠持续进步的时间。
所以他在塞琉古国学习的是大汉的政策,以少府管理整个塞琉古国全部的工厂,同时每个产业尽量集中,以总工厂为核心,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通过这样来压低成本,而不是通过加强劳动时间来减少成本,所以在塞琉古国也可以实行八小时工作。
在塞琉古国工匠算是一个中上层的职业,塞琉古乡村只要出现一个人当上工匠就会受到全村人的羡慕。
但罗马大同会却不是这样看的,他们认为罗马物产贫瘠,科技落后,能拼的只有人力,而想要发展先进的工业体系是需要极其庞大的投入的,把过多的财富投入到福利当中,就会影响工业的积累,罗马想要赶上世界工业的主流,就必须把进行高积累,高投入,把社会财富到来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为了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的公民必须压抑自己对物资的消耗。
这样一来罗马的工匠承受了整个国家的压力,日子也是过的最苦的,很多罗马的工匠情愿去北方和蛮人为邻居,也不愿意留在罗马的血肉工厂当中。
大汉历62年5月22日,长安城,皇宫。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这个事件的处理结果勉强让徐爱民满意,好歹有人承担了代价,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徐爱民现在对汉吏的要求真非常低,他们不残害百姓,出了事情能负责,就是一个合格的汉吏了。
每听到一个这样的事件,徐爱民的怒气就会上升一分,而读报的尚书者紧张增加一分。
想到刚刚前两起新闻徐爱民道:“把朕的意见和晁错说,让他制定一个制度,御史要定期去乡村,去市井了解大汉百姓的生活,只有了解他们的生活,制定的法令才不会为难大汉的百姓,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法令才是好的法令。”
双方以这个不同的理念发展了近十年,刘如意虽然不认可罗马和迦太基人的发展模式,但却也不得不承认罗马和迦太基的工业发展是整个大秦洲最快的,两国的钢铁产能不但超过了500万吨,纺织业不但把汉布,匈奴布赶出去了,现在更是反攻到大汉,只是让他也万万没想到,罗马他们不但自己内卷,现在更是卷到国外了。
“铛铛铛!”座钟响起,到了10点,周坚马上说道:“陛下,今天读报时间结束。”
徐爱民稍微休息之后,周坚又把各地的奏折读给徐爱民听,这些奏折基本上都是一些地方上难以处理的事务,地方郡守请朝廷拍板。
就这样双方因为发展工业方式的问题,吵的不可开交,希腊大同党人讽刺罗马,迦太基是披着大同党名号的新元老。
“诺。”
他命令道:“尚书仆射,去把三位丞相请来!”
没多久,他就看到了刘如意的奏折,当他知道大秦洲发生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大同之治的旗帜的时候,这引起了徐爱民的高度关注了。
他们就干脆机械执法,故意为难大汉的百姓,就像刚刚的事件一样,不能上路,又不能私自购买,总之朝廷为难他们,他们就为难百姓。
公孙弘道:“大儒孟固在学院的演讲,他是孟子的八代嫡孙,他创立思孟学派,宣扬的是‘仁义礼智善’,讲究的是诚心诚意的对待学问,认为只要心诚,自然学问做得好,学问做得好,自然是君子,君子自可治世。”
但这些都是表面功夫,并不能解决当地的矛盾,反而是把矛盾积累的更大,于是北方郡县动不动就出现牧民围攻县衙,农户打死基层汉吏的事情,当地的百姓跑到长安城来告状。
而后公孙弘拿出儒林日报道:“资本不一定剥削,某举一例,老李办了一个企业亏损了,某在剥削谁?某剥削了工匠吗?办企业办了三年,一钱未赚,巨亏,投入500万,三年算下来,500万也没挣回去,都给工匠俸禄,剥削谁了?说这个逻辑是不通。
三人坐下之后,徐爱民让公孙弘把刘如意的奏折给他们看。
不过相对来说,徐爱民还是比较满意有这些事件报道的郡县,不管怎么说,当地的汉吏敢让这样的事件报道出来,算是能实事求是的汉吏了。
徐爱民天子的身份让他获取外界的信息很容易失真,即便他经常深入民间也很难改变这种情况,好在大汉的报业发达,他可以通过报纸获取民间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可能很片面,但却也比奏折当中的真实。
于是罗马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现象,一方面是工厂主天天到元老院喊着,工厂缺人,制造业缺少工匠,一方面工厂主不肯增加收入,反而还要加班加点的劳作现有的工匠大量逃离工厂,罗马因为这事情受到大秦洲各国嘲讽。
但现在关乎利益就难办了,希腊等国从大汉借贷几十亿,要是这笔钱成为了坏账,在经济上对大汉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损失,同时希腊等国是按照大汉大同之治的理念治理国家的,他们的失败对大汉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政治打击,这说明大汉的治理政策只能在本土施展,在全球其他地区会水土不服,这会极大削弱大同之治影响力。
以前只是理念之争还好办,大家最多只是在报纸上打打口水仗而已。
光凭借这段臭不可闻的话,徐爱民就知道这个孟子的八代嫡孙没有什么真本事,是一个学术二代。
倒是尚书仆射公孙弘马上道:“马宇已经离职,现在已经不是汉吏了。”
但以刘如意为首的塞琉古国,亚细亚城邦国家却认为他们大同党的理念就是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哪有让主人吃苦的道理,要是在他们大同党的治理下,公民过的和贵族当政的时期一样,他们大同党人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革命者。
但现实却告诉徐爱民,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你还是不要想了。他一直对汉吏的腐化感到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但你们制定法令不让拖拉机上路,却又不允许人家自己购买汽油,制定这样一个百姓必定会违法的法令做什么,逼着百姓违反吗!御史大夫府,制定法令的时候,应该多征求地方百姓的意见,不要总是坐在宫殿当中,想当然的制定法令。御史要深入到乡村当中,要深入农户生活当中,脚要沾沾泥土,接接地气。”
于是刘如意只能把这里发生的事情,以电报的形式发到长安城,交给天子来处理了。
尚书令周坚拿着一份会稽日报念着里面的时政要闻道:“经过会稽郡御史调查,马某上报的工程问题的确存在,会稽郡营造曹庄岩降职处理,兴旺建筑公司使用不合格产品,处以罚金2亿钱~~~~~。”
徐爱民道:“平身。”
大汉的政治根基和历代的王朝是不一样的,他父亲几十年宣传大汉是天下人的大汉,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他徐氏能成为皇帝就是因为他们高举大同之治的理想,百姓才拥戴他做皇帝,某种程度来说大同之治已经成为了徐氏的政治根基,所以任何和大同之治有关的事情,徐爱民都极其重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