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康乾十五年的三甲进士,授正八品,充为一地县丞,后又历三年,擢升为赤城县县令,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了,眼下年事已高,又无高深修为傍身,致仕已成定局,就算想再进一步也是有心无力。所以,在听说了你父亲的名声之后,老夫也因好奇曾登门拜访,毕竟,像我们这等寒门出生,自然越早为官,越能想办法爬至高位。不过现在也不算晚,你父亲如今正值而立之年,以他的学识考取进士并不是一件难事,在康乾十四年的时候他就有这能力了。”

有了廖元山的这番说明解释,项宸睿算是对自家老爹的本事有了个客观的了解,因此也对康乾十三与十四年所发生的事更加好奇。那一年,应该也是老爹成家之时,总不会因为老妈这一温柔乡而使其丧失了斗志吧,然后又因后者的逝世颓废了九年?

不对不对,就项宸睿的儿时记忆,老爹项青云时不时追忆母亲那是正常的事,可要说颓废,这两字还真不能用在他的身上,反而一年出头,很长一段时间老爹都把自己锁在书房里埋头苦读,可谓是奋发图强,以至于同样被关在书房里的自己,那童年也有一大半不得不与书籍为伍。

等等,等等,扯远了。所以,廖元山廖县令找自己来究竟是为了什么,项宸睿不免又胡思乱想起来。难不成就是为了扯扯自家老爹,拉近下两家的距离,结个善缘,也方便在其致仕之后,入朝为官的老爹好对其后人照顾一二?这未免太未雨绸缪了吧,而且也没见其对自己示好呀,就那一句“不负神童之名”?喂,光这样,自己可不会替你在老爹面前商业互吹、套近乎的。

“赤城县是个小地方,培养不出多少读书人,甚至说一句穷水恶山都不为过。”廖元山的科普叙事并未结束,“不过也是一种机缘吧,除了你父项青云之外,康乾元年,赤城县也出了一个案首,如今已官拜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皇上身边的红人,贾严禄贾大人。所以,只要你父亲一入朝为官,身为贾侍郎真正的同乡,完全可以有所倚仗,更快地攀上高枝,可比老夫那时孤家寡人来得好多了。”

原来廖大人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老爹傍上一位正三品的大员咯?项宸睿心中算是了然了。

“呵,跟你说了那么多,听懂的应该没多少吧。”廖元山品了口茶,自嘲地笑了笑。

不,老大人,我都听懂了。项宸睿在心中回答道。

“其实,在当听闻赤城县出了案首的时候,老夫也有想过,借你父亲之名,与时任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的贾大人搭上关系,可你父亲那会儿无心科举,根本就不可能接触到贾大人,几劝无果,老夫也就淡了这个念头。”喝完茶的廖元山忽然两眼微醺,如那喃喃私语般说出了根本就不该说给旁人,更不该说给一个九岁孩童听的东西。

“而如今,再过半年老夫的任期就满了,大燕朝那么大,等着做官的人太多了,正七品的知县在那些上头的人眼中不过是微末小官,有能力背景的的早就在调走擢升了,没能力又没背景的就只能乖乖待着养老,等七十一到必须致仕挪位。这会儿就算真搭上了贾大人的线,他也不为了毫无利益的古稀老头去争这一不起眼的赤城县县令之位。”

“所以老夫也就不求连任,回乡做个富家翁,平淡地过完余生也挺好。只是在你父亲出发之前,确实也有事情拜托。”说到这,廖元山的声音更是低上了几分,即使是坐在对面的项宸睿,若不竖起耳朵去听,还真半字不得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