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她估计也是不怎么懂的。”
虽然不可能完全看清楚海底的场景,但是肯定能够做到比一般的人清楚吧?像是淳于难这种不送钱财也不送特产,单单送一个小玉米很是需要的手册,那么这个礼物绝对是选对了。
说完这话的时候,已经登上海船的小玉米,特意来到了船只最前方的甲板上,思考着等会应该把设备安装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机器吗?设备就是设备,又不是人。”
我记得师父当时给了你不少的参考意见。
按照现在的船队规模,每年的收获都还是很不错的。”
“太子殿下说的这个事情,绝对是真的。
如今的登州,捕鲸业虽然也还算比较发达,但是很多船队已经把海船开到更远的海域去捕鲸来了。
在秦怀道的话题转移之下,小玉米已经完全被带偏了话题了。
这个年代的文章,大家普遍还是比较讲究的。
海底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搞不清楚。
虽然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了,但是秦怀道还是有点顾虑。
“行吧,既然郡主您已经考虑好了,那我们就出海转一转吧。
要是运气不好的话,估计等好几天都碰不到鲸鱼的影子呢。”
很显然,淳于博很是担心小玉米出海之后遇到什么危险。
那里四周都是大海,又有许多岛屿,很多鲸鱼都会在那里出没,真的算起来,登州如今连大唐第三都算不上了。
要不然我们还是就在文登码头这边转一转,跟水手们了解一下情况就行了?”
只要把东西安装在甲板上面,然后把瞭望镜的镜头缓缓的深入到水里面,我们就能通过这台设备观察到海里面的场景。
“应该不至于吧?”
……
“这个没关系啊,到时候我把手电筒也跟着镜头一起投放到海里面。
虽然他跟淳于通没有什么交情,不过人家既然出来帮忙,那么能够帮忙的还是帮忙说几句好话。
不管是大唐还是后世,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
还是一种全新的题材。
我们登州府能够有今天的繁华景象,也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
淳于博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好累啊。
小玉米倒好,还想亲自体验一下。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蓝蓝的大海很是漂亮,但是如果一天到晚都是看着这样的风景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要尽快推出这个海洋博物馆的话,那么就可以先找各家渔民和商家收集跟大海相关的物品。
这个情况,其实不管是在大唐还是在后世,都是这样的。
只不过希望小玉米不要抱着那么高的期待。
这光并不是一般的磷光,反倒是有那么一点手电筒发出来的光的感觉,这谁也不会弄错。
所以对于每一章的内容,她都是非常重视,希望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各种各样的海况,如果我不去感受,也是很难写出那种感觉出来的。”
飓风这个东西,出海的人都是最害怕的。
“不出海,单单依靠自己的感觉怎么可能写得出好文章呢。
到时候永平郡主肯定会非常的喜欢,并且还每天都会翻开来使用,一直到新书出版为止。
甚至我听说她昨天去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参观的时候,还专门提出了希望作坊能够研究一种可以下潜到海里面的机器呢。
不过之前跟太子殿下也说好了,我们的海船不能离开登州太远,要不然万一有什么飓风,那就麻烦了。”
不过鲸鱼在登州附近的海域,已经不是每天都能碰到了。
秦怀道自己是不担心生死的,但是他不能不为小玉米考虑。
“郡主,这上了船,很多事情就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了。
站在小玉米旁边的是淳于通。
淳于难为了抱上小玉米的大腿,也算是不予余力了。
“这么说来,之前阿耶跟我说的捕鲸的故事,应该也是真的咯?
虽然我们算是太子殿下的人,但是太子殿下对我们还谈不上多么的信任。
发光的部分在海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结构和运动规律中去……”
秦怀道作为小玉米的护卫统领,自然是不希望她去冒险的。
很显然,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她是绝对不可能因为秦怀道的劝说就改变主意的。
其实恰恰相反,大部分的勋贵子弟,其实人家的学识和修养,是比一般的百姓要高的。
如果能在永平郡主回长安城之前,有一些初步的蓝图,那就最好不过了。”
但是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出事,那么自然是没有关系。
故事好不好,才是最主要的。
小玉米现在是已经开始精雕细琢,希望把这个文章写得更加有趣、语句更加优美。
“永平郡主今年也只不过是十三岁,虽然不算小了,但是也不算大。
秦怀道跟着小玉米出海,显然也是做了不少功课的。
……
作为海里面最大的动物,我要是不捕捉一条鲸鱼回去,那我就在船上住下了。”
这一点,倒是跟后世的网络小说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
这一次我们专门安排了捕鲸船和捕鱼船一起出海,就是想要看看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
这显然是淳于博现在就已经想到的事情。
这个年代,别说是内陆的百姓,就算是沿海的渔民,他们对于海里面的场景,其实也是很谋生的。
这样也能让她更好的体会到我们淳于家的好。”
这种特别灿烂的光芒必定是从什么巨大的发光动力发出来的。
本来程静雯和武媚娘她们都是不同意小玉米来登州的。
个别纨绔子弟,另当别论。
如果太子殿下不同意的话,永平县主是绝对不可能从登州出海的。
“我之前有看一些海员出版的航海日志,好像是这么描写的。”
“可是我们哪怕就是出海了,也只能看到海面上的场景。
这些鲸鱼在海里面,真的会喷水吗?它们看到我们的海船不仅不逃跑,反而还要靠近过来?”
“小玉米,淳于通的其实没有错,我听说以前在登州这里有几十支捕鲸队,最繁荣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只鲸鱼被捕捉回来。
如果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也可以记录下来。
《海底两万里》的篇幅并不算是很长。
……
小玉米这一次来登州,显然也不是心血来潮之后随意做出的决定。
淳于难显然是不认为小玉米说的东西能够实现。
不过搞定了李宽的小丫头,硬是带着一帮人马直接去了登州。
“小玉米,你的《海底两万里》的初稿都已经写完了吗?”
“之间在码头附近不是考了修建一个海洋博物馆吗?我看也不需要纠结和等待了。赶紧把规划定下来,开始考虑里面需要摆放什么东西。
出来之前,就已经让玻璃作坊那边制作了一架很特别的设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件充满了风险的事情。
说到自己写的书,小玉米的注意力立马就被转移了。
要不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任务了。
我之前听阿耶说他当年出海捕鱼的故事,我还以为是他编出来的呢。
运气好的话,我们出来三五天可以捕捉到一条鲸鱼。
“永平郡主,只有大黄鱼这类鱼群是可以通过这种捕捉方式来处理,其他的鱼群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这个永平郡主小玉米深受太子殿下宠爱,这是整个大唐都知道的事情。
把尽可能多的海鱼从水里面搞出来,让小玉米多见识一下不同的鱼类,对于她写《海底两万里》显然是有好处的。
船舱里头,在两把手电筒的双重照明之下,小玉米在那里开始改着自己的文章。
只要我能够写出一些大家没有看到过,但是又能理解的场景出来,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不客气的说,论起对大海的了解,淳于通在登州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淳于家在海上的产业,基本上都是淳于通在负责。
作为淳于难的侄子,他被安排过来给船队做向导。
所以永平郡主出海这个事情,我倒是倾向于认为太子殿下是同意的。
没办法,这可是她开始写的第一本书啊。
倒不是说他担心小玉米在倭国会受到委屈,而是不确定海上到底会碰到什么情况啊。
这样自己不需要额外的承担什么责任。
出海啊。
不管是珊瑚还是珍珠,亦或是各种各样的海洋动植物,都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在故事情节丰富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文字是否优美。
要是回到了陆地上,大家再讨论一下还没有什么。
“太子殿下教育子女的方式跟一般人不大一样,他自己就曾经亲自去过倭国。
“离‘妖言惑众杨本满号’约两百五十米左右,海面好像是被水底发出的光照亮了。
看到那个箱子没有,这台设备就在这个箱子里面。
慢慢的,这些捕鲸对就开始分散开来了。
文字要是也好,自然是更好了。
就这样,小玉米一边重新看着自己的手稿,一边修修改改。
结合今天在海上的见识,有不少文字她都开始做了修改。
一本流传千古的小说,也越来越接近成熟。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