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写信也好,看信也好,显然都是一个问题。
到时候我们各个作坊的规模也会长大。“这样子啊,听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要想让大家完全接受这个方式,估计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个大唐邮局的组建,弄好了,功劳肯定不是户部的,而是太子殿下的。
至于李宽说的以后可能可以挣钱的事情,他是压根不信的。
这要是拖个几个月时间,第二把火就显得有点不旺盛了。
要是没有钱,天天都要想着筹集钱财,那么日子可就难过了。
但是这个收费,到底要怎么定,然后我们怎么收,百姓们的信件怎么给到我们,这都是一个问题呢。”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信件的传递,人家商家或者百姓会选择我们大唐邮局,自然是因为我们大唐邮局的收费比较有优势,他们传递信件更加方便。
现在看来,把信件的传递,把大唐的邮政系统给建设起来,这就是第二把火。
哪怕就是不考虑路上的风险,顺利的费几天时间把一封信件送到了对方的手中。
“太子殿下英明,微臣刚刚担心的问题,基本上都能通过这些方法得到解决。
这时候,李宽想到了后世八九十年的邮差。
心中满怀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唐俭觉得很是头大。
要不然到时候好事变成坏事,那就辜负了太子殿下的一番好意了。”
特别是各个跨行业的作坊之间的信息流通,就更加缓慢了。
朝廷现在的赋税收入不是增加的很快吗?我觉得今年就可以专门的拿出几百万贯钱出来,先把大唐邮局的框架给搭起来,试着开始运营起来。
唐俭沉默了片刻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去吧,大胆地去做!中间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跟观狮山书院商学院那边商量着办。
并且从海外各个番邦属国来到长安城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这个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唐俭对此倒是有着充分的认识。
这些人在大唐邮局工作,也算是为朝廷办事。
反正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的,又不是大唐才如此。
并且这两地之间还可以发展物品的邮寄和快递服务,这部分的货物我们按照具备一定利润的价格收取。
这么一来,自己虽然没有办法通过李泰成为大唐的宰相。
但是对于大唐邮局来说,期间费的成本可能却是需要好几十文,甚至更高。
这在历年的统计之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但是这也只是相对的。
不管是大唐自己境内,还是大唐跟各个番邦属国之间,都还是有很多信息不顺畅的地方的。
这个事情不是不可以搞。
虽然大唐的驿卒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你架不住数量多啊。
至于第四种,可以稍微贵一点,就按照十文钱一封信来收取吧。
但是同个这个展览会,我们就可以让很多的作坊之间彼此知道对方的情况。
李宽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哪怕是到了后世,只要不是那些大企业的消息,哪怕是同行的人,也不见得知道其他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识字可以找到识字的人去写,看不懂信件,可以找能够看懂的人去看。
最终到了番邦属国,他们才能挣一些辛苦钱。”
我们大唐邮局是专门负责信件和货物运输的,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官场之中,历来都是如此的。
从短期来看,这样子的活动肯定会导致海贸的利润下降。
特别像是登州、凉州、扬州、杭州等地,增幅很可能可以接近长安城。
那么明年就有望首次突破一亿贯钱。
这个时候,他需要做的自然就是尽快的落实了。
如果那样的话,那么不管增加做少驿卒都不够的。
杜楚客对于王富贵搞出来的这个酒水展销会,也是非常佩服的。
很多事情要怎么办理,微臣还需要回去召集人员讨论一下。
到时候一个驿卒送信去某个乡镇的时候,可能就会有数十封,甚至是数百封的信件一起送。
普通的商家离开家乡之后,要想跟家中通一下消息,也是非常的麻烦,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
然后货物从市舶司出去的时候,又缴纳了一次次的市舶税。
现在好不容易听到一个可以挣钱的生意,他自然是非常感兴趣了。
“唐尚书,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大唐各个州县之间的信息沟通太不方便了?
“想搞这个交易会,对于我们的商业发展来说,自然是有好处的。
至少用来修建水泥道路的话,足够修建一条重要州府之间的主干道了。
唐俭嘴上说是愚钝,其实比谁都聪明。
但是弄不好的话,到时候背锅的肯定就是户部了。
在每个州府有州府的邮局,在每个县里头有每个县的邮局。
这对于提高大唐的商业活力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回去之后,微臣立马组织人手成立大唐邮局,尽快的把这个邮局给运作起来。”
但是李宽显然是不这么认为的。
管钱的人,只要钱足够多,就可以过得很爽。
其他番邦属国的商家,自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的。
王富贵对这样的事情还是非常热情的。
“大唐邮局的成立,自然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个州县的衙门配合。
这个情况,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解决办法呢?”
在这个海贸过程中,我们的作坊已经挣了一次钱财了。
比如倭国和新罗这些地方按照五十文来收取,澳洲等地按照一百文来收取。
唐俭把自己了解的一个趣事说了出来。
如果自己有什么需求的时候,立马就可以想到有哪些作坊的存在,可以去上门沟通一下。
比如长安城各坊的坊门口就可以设立一个邮箱。
海贸的利润那么大,我们自己的商家出海的也是越来越多了。
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李宽很快就脑袋一拍,简单粗暴的给出了一个方案。
将来朝廷指不定还会成立类似的一些机构呢。”
虽然朝廷的支出在不断增加,但是赋税收入的增幅也是很不错。
但是如果交给我们,只要我们的收费比他自己送的要低,就有希望把这个生意给做成功。”
唐俭这话说的倒也没有毛病。
当时放眼大唐,大部分的百姓其实还是不识字的。
户部尚书唐俭拿着一本汇总的数据表来到了李宽面前,汇报了一个好消息。
虽然心中在叹气,但是唐俭却是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
分摊到每封信的成本上面就没有那么高了。
虽然已经有了驿站了,但是那主要是在各个州县之间起到传递作用。
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要不然今天不可能自己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那么轻易的给化解了。
这个太子殿下,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啊。
然后我们邮局的人员定期去将这些信件取回来。
主要是这个基数很大,差几个点就差很多。
只要钱到位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比如各个里长或者村正,只要定期的把信件送到他们的手中,由他们将信件最终送到收件人手里面。”
千百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想要解决的话,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眼下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更加没有电脑,要想快速的沟通,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至于四月份的增幅远高于前面几个月,下官认为应该是展览会的功劳。”
要不然有些地方的人收到消息之后再出发的时候,可能都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邮件在各个县与县,各个州与州之间的配送问题。
“不,这样是不够的!朝廷的公文能够通过驿站来传递,那么普通百姓的信件是不是也可以通过驿站来解决呢?
李宽是希望通过海贸能够进一步的带动作坊的发展。
至于配送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让各县的邮局跟各个乡镇合作,在每个乡镇设立固定的场所。
之后的事情就由各个乡镇的邮递员送到各个村落。
李宽来到大唐前的好几年时间,都没有再去参加车展了。
剩下的那种,因为不同地方之间的差异非常的大,这个可以稍微灵活点。
那一套一套的,跟他自己平时的风格都有点不一样。
“这个没有问题,通过这一层的展销会,我们不仅卖出去了大量的产品。
最近举办了很多展览会,这个事情李宽是知道的。
“王爷,这段时间我们青雀葡萄酒的销量增加的非常快。
但是如果有了你说的这种大型的展览会,那么商人之间自己就可以顺利的对接起来。
唐俭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赋税收入变化的原因。
至少像是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十几倍利润的事情,实在是太夸张了,不可能持久的。
首先就是把这个机构先给建立起来,让这个体制顺利的运转。
他们不断的招募人手,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千古年来就是这样。
……
以前的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居住的县,所以大部分人对于信件的传递,其实是没有需求的。
从秦朝开始,朝廷为了解决公文传递的问题,就开始成立了驿站。
这些参展的作坊和铺子,大部分都是长安城的。
以后每年都可以搞一场这样大规模的展销会。”
大规模的发展快递肯定是不现实的,大唐不具备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需求。
这些都是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赋税收入的。”
至于你说的传递成本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比较高的。
但是对于普通商家和百姓来说,除非安排专门的伙计,或者是有老乡正好回家,要不然的话是很难传递家书回去的。”
到了该睡觉的时候,自然就要睡觉的。
要想让每个百姓寄出去的信件都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显然单靠现在的驿站是绝对不够的。
难怪王富贵之前跟我汇报说要单独修建一座展览馆。
这个价格是几十年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虽然李泰不大过问家中产业上的事情,但是每天看《大唐日报》、《长安晚报》,对于长安城中发生的事情,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
“现在我们大唐的作坊越来越多,但是各个作坊的情况,除了相熟的人之外,大部分都不为人知。
……
每个乡村,总能找到一两个识字的。
唐俭刚刚可是提到一些列的问题,李宽现在只是给出了一个邮寄费用而已。
所以李宽只是想要在主要的一些州县之间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算是进一步的完善大唐邮局的功能。
虽然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邮差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展览会的功劳?展览会对我们的赋税收入有什么影响吗?”
不过我觉得不需要特别担心,一方面是这样子做了之后,海贸的货物肯定会增加。
指不定过个几年的时间,大唐邮局的业务量上来之后,不仅不需要朝廷补贴钱财,还能给户部挣点钱呢。”
这些人对于酒水的需求其实是非常旺盛的。
李宽一边说着话,一边想着到底怎么把大唐的邮政系统给建设起来。
至于其他各个州县之间,就只能通过海运、马车运输等各种方式来解决了。
李宽的第一把火是人口调查,现在已经在开始展开了。
唐俭听李宽说了那么多。
假如一个驿卒要专门送一封信件到某个乡下的小村落。
“太子殿下,属下有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在明年春天的时候,面向大唐乃至所有的番邦属国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交易会?这段时间的各种展销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毕竟不能一次性的满足所有的需求。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按照县内信件传递,州内信件存底,道内信件传递和大唐境内邮件传递和大唐境外邮件传递分成五个等级。
到时候的成交额估计可以突破历史记录呢。”
刚刚李宽给出来的那些方案,让他对李宽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个时候,几个点的差异就是几百贯钱。
所以对于这个赋税数据的变化,户部早就分析完成了。
所以这一次不管是各种白酒还是红酒,卖的都非常的好。
这里面的人员虽然不是朝廷的官员,但是也算是隶属于户部的一个机构。
特别是草原那边的部落,他们只要挣了钱财,就想着怎么出去,并没有什么储蓄的概念。
“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像是长安城和洛阳城之间,肯定有很多的商家之间是有着货物的传递需求的。
没办法,不老实都不行。
大唐的赋税在贞观二十年的时候首次突破了五千万贯。
唐俭的这个观点,应该也是代表了不少人的意见的。
“哦?没想到这个展览会还有这个功劳啊。
杜楚客现在也是一门心思的把李泰扶持成为一个富家王爷。
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府上的开销更大了。
反正先运行几年之后再看看要不要调整就是了。
“这个好说!虽然送到不同的地方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个收费,也没有必要搞太多的标准,我们简单的设定几个基准就可以了。
但是至少比较原始的信件,得想办法解决吧?“太子殿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然后汇总印刷成一个册子,赠送给各个参展的商家。
李宽终究还是把大唐邮局的事情正式的抛给了唐俭。
李泰现在没有其他不该有的念想之后,就变得更随心所欲的生活了。
李宽前世虽然也参加过车展这些展览会。
自己贵为大唐太子,下面有情报调查局来转么收集消息,有信鸽负责送信,所以才勉强做到了解天下大事。
这个时候,各个乡镇也可以在各个村落里头选择固定的合作人。
更加重要的是看清楚了其他的酿酒作坊都是怎么运作的。
“那其他的问题呢?”
现在看来,这个展览馆还真是很有必要的。”
从目前初步的数据来看,今年的赋税收入相比去年有了三成的增幅,并且四月份的增幅明显高于之前三个月,几乎就是比往年上涨了八成之多。
这些年,他这个户部尚书的日子过得可是很不错。
否者的话东西就卖不多,哪怕是钱财没有少挣,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其他有什么具体的问题,你但凡是已经想到的,都可以先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杜楚客多位李泰的左膀右臂,如今自然是负责整个濮王府的产业。
“大,非常大!以前从来没有人搞过类似的活动。
偏偏这些年他们通过售卖羊毛、牛羊肉、马匹等方法挣了不少钱。
这里面肯定也是需要一定的销量支持的。
如今我们大唐的驿站几经发展,已经比之前强大很多,各地的公文已经能够比较顺利的到达长安城了。
特别是邀请了其他各个国家的商人一起参加,对于提升大唐商家的国际化视野,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唐皇家钱庄也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毕竟越是商业交流范围涉及到距离很远的作坊之间,就越是需要大唐皇家钱庄这样的机构从中发挥作用。
要不然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很难一下子就提高到足以让商业合作顺利发展下去的地步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