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就放心了!”这相隔万里的,等到修理设备的人请回来之后,设备都已经生锈了。”
“哦?为何你会这么认为?”
李厥是养殖业的支持者。
现在我们应该都已经清楚了,对于太子港来说,人,其实就是财富。
我们可以跟观狮山书院合作,进一步的开发澳洲的各种资源。
李象显然是把太子港当成是自家传家的产业来经营了。
李承乾是个废太子,虽然李宽最近在考虑让李世民重新给他册封一个什么封号,但是肯定也高不到哪里去。
但是一旦将来九皇叔继承了皇位,那么是不是会有人忍受不了小玉米的脾气,想要出手对付她,那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小玉米却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甚至天天给楚王府惹事的人物。
只要是机器,就一定有损坏的时候。
但是澳洲本来就是无主之地,自然是谁先占住就是谁的地盘了。
虽然挣钱的速度不可能跟金矿银矿那么的快,但是胜在稳定。
这么一来,为了让自己还能继续过着舒服的日子,为了来能够让小玉米她们能够过着舒服的日子,那么楚皇叔就一定会升起争夺储君之位的心思。”
本来我们太子港附近出产的羊毛,生产成本肯定还是低于大唐的,但是纺织成羊毛线之后,成本就变高了。
别说是我们澳洲这里,哪怕是蒲罗中那边,估计都不见得会让使用。
很显然。在红星幼儿园渡过了好多年的李厥,对于楚王府有着天然的亲近。
每当自己看着澳洲的舆图的时候,望着那广袤的土地上,如今都只有少数的土人生活在那里,李厥就觉得实在是太浪费了。
“嗯?你的意思是将来我们大唐的太子人选,还会变更?难道说楚皇叔想要争夺储君之位的传闻是真的?要是大唐真的交给楚皇叔,那就好了,我们到时候还真的有机会再回长安城看一看。”
再说了,哪怕是我们可以买到,到时候也会有一堆的麻烦事。
要是让大唐的百姓见识到了这里的肥沃土地,太子港的人口绝对不应该只有这么一点的。
“这个我在《大唐日报》上面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但是我觉得可能不是那么的靠谱啊。
如今我们太子港每年从远道而来的商人手中购买最多的,居然是各种酒水。
李厥之前天天跟在小玉米身后,脑子比较活跃。
“大唐将来的天下,肯定是楚皇叔的!”
并且在夜晚也能考虑缓慢的前进了,到时候从长安城到我们太子港的航行时间,至少能够削减三成,甚至直接就节约了一半的时间。
很显然,长安城里头发生的事情,没有那么快传递到澳洲。
所以两兄弟现在完全不知道李宽已经是大唐太子了。
“哎,联系还是太不方便了,路途这么远,哪怕是我们有什么想法,等到它落实的时候,都已经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了。”
“这个好说,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不是以一个小组的人员长期驻扎在太子港研究澳洲这里的情况吗?
不过李象人如其名,一身的力气却是像大象一样的大。
与此同时,我没跟东海渔业合作,看看能不能进一步的探索四周的海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子港能有今日的繁华景象,李象也是功不可没的。
在澳洲待的时间久了,他越来越觉得这里是一块宝藏之地,值得大唐好好的开发。
到时候,他肯定是会对楚王府下手的,双方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皇室里头大家对李承乾的态度,他们其实也都是很清楚的。
但是养羊养牛就不一样了,到处都有牧场,又没有什么天敌,几乎不需要怎么管理,它们自己就会茁壮成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期给它们修剪羊毛,挤奶之类的活,完全可以当成是我们太子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人口的变化,已经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了。
如果我们能够让太子港变成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不是一个终点的话,那么肯定会吸引更多的商船来到太子港这里。
特别是大麦的种植,其实我觉得是很有前途的。不需要怎么照看,就能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我的看法倒是跟你有点不一样,最近收到的《大唐日报》,你都看了吧?虽然已经是几个月前的消息了,但是也能看出来长安城现在的局势有点不太平。
甚至就连当初一直欺负自己的小玉米,他都非常的想念。
无形之中,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就相当于进出太子港的船队数量,可以翻一番。
如果使用了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话,那么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船只的速度都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他看来,大麦的种植是必须的,但是够吃就行了。
“楚皇叔本身是一个性子比较淡薄的人,早些年对储君之位应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哪怕是流放到了太子港之后,性格有了不小的变化,也是不适合经商的。
我们太子港就那么多人,挣了再多的钱财,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用处啊。
接受传统教育的李象,最希望发展的就是大麦种植产业。
李象有点不解的看着李厥。
如果房遗爱在这里,估计会升起兴趣跟他比划比划。
王爷的封号这个东西,区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别看他今年才十二岁,已经开始负责家中一些商业上的事情了。
并且,九皇叔也不见得就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放任楚王府不断的发展壮大。
虽然他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是却也基本上把李宽面临的情况给说清楚了。
“按照我长安城那边的局势的了解,蒸汽机设备这样的东西,短时间内是不会允许出口海外的。
二弟,如今我觉得太子港这里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大唐的商家知道我们这里的羊毛、牛肉干、大麦足够便宜。
毕竟李厥刚刚来到太子港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屁孩,不说他懂什么,哪怕是他真的懂,说了也没有人会相信。
虽然两兄弟的性格差异非常大,但是关系却是非常好。
再加上大家叶落归根的念想,愿意出海长期闯荡,或者直接移民海外的人,还是太少了。
“会有办法的!以前蒸汽机车啊,自行车啊,热气球啊,这些东西谁能想到?但是现在也都有了!甚至是那个千里眼,如今也已经不是那么稀罕了。
说不定过个几年,,传说中的顺风耳,也会被制作出来了。”
李象颇为期待的看着远方,觉得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